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

四月,百花竞放

不如牡丹一枝!

问世间名花几何?

唯有牡丹倾城又倾国。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唐· 徐凝《牡丹》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4)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5)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6)

(以上图片,杨之拍摄于河北师范大学)

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至今,栽培历史也有1500年了。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

到了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在清朝,牡丹就被当作中国的国花,因此牡丹不仅仅停在在文章、诗词中,而是开始大量出现在国画中。至今,牡丹画,已成为人见人爱的绘画题材。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7)

清 恽寿平 国香春霁图 绢本设色 103×5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8)

恽寿平 牡丹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9)

赵之谦牡丹图轴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0)

赵之谦 牡丹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1)

吴昌硕 牡丹水仙图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2)

吴昌硕 牡丹水仙图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3)

郎世宁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4)

余穉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5)

清 邹一桂 玉堂富贵图 辽宁省博物馆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6)

蒋廷锡 溢彩流霞屏 四屏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7)

清 慈禧 牡丹图 88.5×39.5厘米 私人藏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8)

张大千 牡丹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19)

齐白石 群芳争艳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0)

齐白石 牡丹(该副《牡丹图》是他生命最后一年的代表作品。就在这一年的9月16日,齐白石走完了他的艺术里程。)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1)

沈新 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唐·王维《红牡丹》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2)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3)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4)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5)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6)

西园曾为梅花醉。叶翦春云细。

玉笙凉夜隔帘吹。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 娉娉袅袅教谁惜。空压纱巾侧。

沈香亭北又青苔。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宋·姜夔《虞美人》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7)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8)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29)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0)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1)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2)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3)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

——唐·王睿《牡丹》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4)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5)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6)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7)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8)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39)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40)

九尺牡丹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