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都口位于祁连山中段,高大险峻的祁连山这里被东西劈开,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峡,即是历史上称作大斗拔谷。由此向南可通河湟、向北可达甘凉,是著名的险关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数万之众进军河西走廊,在这里逢山开路,横空出峡,直捣单于王老巢,使西汉王朝打通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隋朝时,隋炀帝在大破吐谷浑之后,决定在张掖召见27国使者,召开万国博览会。这是丝绸之路的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时间最早的盛会。虽说隋炀帝行至扁都峡突遇六月飞雪,士卒冻死者大半,伴随他西行的爱妃也因突遇奇寒,身染疾患,未及出峡,即长眠于此,但声势空前的万国博览会亦显我中华声威。
今天,扁都口著名的风光旅游区,每年进入夏季这里都会是一派碧云天、黄花地的田园风光,是很多人的向往也是很多人的迷恋。但那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仍然挂在人们的心间。当年,跟随隋炀帝出行的爱妃的坟墓紧邻227国道,是一座小山的模样,其上长满了萎萎芳草,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哀婉的故事。而在蓝天碧草间或伫立或奔腾或游荡的军马,更是唤回了人们对于汉唐盛世的历史记忆,也会想起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就经由此峡西出阳关,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边塞诗名篇。
我们要说的是,在这条峡谷内,透过层峦叠嶂,人们还隐约可见一条小路蜿蜒盘旋在崎岖的半山腰。在那条小路上,还溅洒着当年曾被马匪押解到西宁处决的红西路军战士的斑斑血迹。而今那些血迹早已化作了峡内烂漫的山花、青青的芳草、清澈的溪水,化作了肥壮的牛羊、悠扬的牧歌。
我们还要说的是,在这条峡谷内,还上演了现代战争史上奇迹般的一幕。1949年9月18日,王震将军率领数万大军“明月出天山”,势如破竹,击溃马家匪帮,一举解放了河西诸域,为挺进新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青山不老,幽谷为证,那些浴血奋战而长眠于峡内的烈士们必将与扁都峡万古长存。与他们始终相伴,并让我们今人不断追忆的还有一首歌,一首战歌——《凯歌进新疆》。
白雪罩祁连,
乌云盖山巅,
草原秋风狂,
凯歌进新疆。
1949年9月9日,王震将军率第一兵团到达刚刚获得解放的西北重镇——西宁。当日上午,将军就接到了上级迅速向河西进军的电令。临出发前,将军忽然想到了一个人——王洛宾。那时,王洛宾才新参军不久。将军叫来宣传部部长马寒冰,要他特别关照王洛宾,并配发一匹比较老实的马让王洛宾骑着,便于王洛宾和战士们一起行军,在战斗中体验生活,为他在部队搞创作提供条件。
9月14日,部队进入终年积雪的祁连山。15日翻山时,又遇狂风、雨雪和冰雹的袭击,行动异常困难,但广大指战员冒着严寒奋勇前进。王震将军到达山上后,转过头看到漫山遍野的战士,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正向前艰难地行进,心中感慨万分,他说:“我们的战士非常伟大,我们的革命就是靠这些伟大的战士,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而取得胜利的。”接着他又说:“乌云把祁连山都遮住了,遥远的草原无边无际,我们翻过这座风雪祁连山,就可以胜利地向新疆前进了!”站在身旁的马寒冰认真听着,默默地把将军的话记在心里。
9月14日,部队翻过了祁连山,马寒冰把将军的话整理了出来,整理成了前文中说到的4句诗,送给王洛宾,请他谱曲。王洛宾拿到歌词,非常激动,反复吟诵,眼前和胸中都是挥之不去的战士们顶风冒雪,在祁连山中悲壮前进的场面。没用多久,曲谱已呼之欲出。当夜,王洛宾又带着激情将曲谱反复修改,写出歌曲的初稿,于第二天一大早,送给马寒冰征求意见。
马寒冰看过后,非常高兴,他说:“这个歌曲谱得好,唱起来很振奋人心!”随后,带着王洛宾一起向王震汇报。将军听后十分赞赏,但不认为词作者是他本人。马寒冰说:“这歌词的确是您那天说出来的。”将军说:“我也就随口一说。”这让马寒冰感到很为难,因为这首歌是要印发到部队,让每一个战士都会唱的。
最终,马寒冰考虑到四句歌词的原意确实出自王震将军之口,在印发歌曲时,仍把歌词的作者写为王震。9月底,一兵团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官兵学唱战歌《凯歌进新疆》。此后,我十万解放军就唱着这首由王震作词、王洛宾谱曲的战歌,浩浩荡荡地向新疆大进军了。
短短的4句诗,在历史的细节里抖落出的不仅仅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重述这段历史,为的就是让人们看到革命先辈身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与个人品格,分明地,它亦是我军 “凯歌进新疆”,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之一。如今的扁都口山花烂漫、芳草青青、清澈的溪水与肥壮的牛羊一起伴随着悠扬的牧歌,但先辈的足迹与经历永远值得人们追寻与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