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惯例,先奉上标题里问题的答案:(1)《诗经》里“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嘒”指光芒微小而晶莹;(2)咠咠幡幡指的是“叽叽喳喳嚼舌根”的意思,所以,《诗经》拿它来形容宦官。详情请见相关字字条,无兴趣内容请自行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68课,讲《说文解字》“口”部汉字的六个汉字,分别如下图: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1)

(今天要讲的六个汉字)

1、咠。读q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咠,聂语也。从口,从耳。《诗》曰‘咠咠幡幡。’”这是一个会意字。很好理解,会附耳私语之义。咠的本义就是附耳私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今《诗(小雅.巷伯)》作‘缉缉’。现在的《诗经》版本,这句话都写作“缉缉。”这句诗的意思是:叽叽喳喳嚼舌根。巷伯即宫人,指宦官,这首诗就是讽刺宫人们的,咠咠幡幡,正是这一类的主要特征。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2)

(宦官附耳私语的做事习惯)

本义之外,咠又引申指谗言。《广韵.缉韵》:“咠咠,谗言也。”晚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敖以刚折,群奸咠咠。”

咠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3)

(咠字的小篆写法)

2、呷。常用读音有两个:

(一)xiā。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呷吸也。从口,甲声。”形声字。主要用于词汇“吸呷”,也写作翕呷、喤呷。本义用以形容众声纷杂。《玉篇.口部》:“呷,《说文》云:‘吸呷也。’《子虚赋》曰:‘翕呷萃蔡。’衣裳张起之声也。“也就是说,吸呷所指的这个众声纷杂多指衣裳张起之声。

本义之外,呷还指吸引。《正字通.口部》:“呷,《(说文)长笺》:‘吸而饮曰呷。’”比如白居易《马坠强出赠同座》:“坐依桃叶枝,行呷地黄杯。”现在我们也说呷酒、呷醋,比如四川的非遗美食渠县呷酒。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4)

(渠县呷酒)

(二)gā。读这个读音时有两个意思:1、鸭子、大雁之类禽鸟的叫声。宋诗有《豹隐纪谈》:“鸡鸣喈喈,鸭鸣呷呷,县尉下乡,有献则纳。”

呷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5)

(呷字的小篆写法)

3、嘒。读hu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嘒,小声也。从口,彗声。《诗》曰:‘嘒彼小星’嚖,或从慧。”形声字,本义是象声词,形容小声或清脆的声音。经常迭用。比如《诗经.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啁嘒嘒。”陆德明释文称:“嘒嘒,蝉声也。”这句诗的意思:千丝万缕柳条青,蝉儿唧唧不住鸣。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6)

(菀彼柳斯,鸣啁嘒嘒)

本义之外,嘒还有两种用法:(1)、光芒微小而晶莹。《说文解字》解释中,许慎引用的《诗经》句,出自《国风·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毛传》称:“嘒,微貌。”马瑞辰通释称:“嘒,盖状星之明貌。”就是指星星发出的微光。这句诗的意思是小小星星闪微光,三三五五在东方。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7)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2)、鸣叫。比如王安石《秋日在梧桐》:“高蝉不复嘒,稍得寒鸦宿。”

嘒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8)

(嘒的小篆写法)

4、嘫。读rá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嘫,语声也。从口,然声。”形声字,本义是应答声,表示肯定。同“然”。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嘫,谓相应之声,经传皆以然为之。”这个字不需要多讲,关于“然”字,我们会在“然”本字详细拆讲。

嘫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9)

(嘫字的小篆写法)

5、唪。这个字有两个读音。

(一)bě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唪,大笑也。从口,奉声。”开声字,本义是大笑。不用多做解释。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10)

(大笑)

本义之外,唪还指大声。《玉篇.口部》:“唪,大声也。”

(二)fěng。这个读音现在常用,指佛教徒、道教徒大声吟诵。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王夫人正过薛姨妈院里坐着,见贾环下了学,命他去抄《金纲经咒》唪诵。”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11)

(大声诵经)

唪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12)

(唪字的小篆写法)

6、嗔。这个字有两个读音:

(一)tián。这个读音现在不常用,却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嗔,盛气也。从口,真声。《诗》曰:‘振旅嗔嗔。’”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门部》曰:‘阗,盛貌。’声与义与此同。今毛诗(《小雅.采芑》)‘振旅阗阗’,许所据作‘嗔嗔’。”今本《诗经》原诗:“伐鼓渊渊,振旅阗阗”中的阗,古本作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击鼓声声号令传,士兵军容真盛大。嗔的本义是众多,盛大。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13)

(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二)chēn。这个读音现代汉语常用。有两个用法:(1)生气。也作“謓”。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口部》:“嗔,今俗以为謓恚字。”比如《世说新语.德行》:“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 (丞相王导)看见长豫就高兴,看见敬豫就生气。

(2)责怪;埋怨。比如李贺的诗《野歌》:“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再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嗔我赞了宝姐姐了。”其中的嗔,即是此用法。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14)

(87版《红楼梦》中的黛玉和宝钗)

嗔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142课(说文解字第168课嘒彼小星)(15)

(嗔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68,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