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巴比伦柏林》虽然有悬疑元素,但并不算刑侦题材,更谈不上“烧脑”——只要用心去查探,真相并不难发现。
与此同时,有些原本难以发现的事实,却因为做贼心虚的多此一举,而重新暴露了出来……
格里安依然在接受着施密特的调教……嫌疑人菲利克斯在自己面前被枪杀后,患有PTSD的他,特别需要有人“开导”。
从两人的对话可以得知,施密特实施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疗程”,格里安会毫无反抗地坠入彀中。
看到枕边人彻夜未归,黑尔嘉终于下定决心,发出最后通牒:我想说话,想与你交流……如果不行,我会离开,再也不回来。
不管两人的感情掺杂了多少其他因素,至少黑尔嘉真的爱过格里安。
果不其然,她的话语和泪水都未能改变恍惚的对方,黑尔嘉便带着莫里茨搬进了新家。当然,她现在还不知该如何向儿子解释自己与阿尔弗雷德的关系,因为她自己都咬不准。
敢情阿尔弗雷德送给黑尔嘉的不仅是一笔钱,还包括这套公寓。仅从“金窝藏娇”的层面来说,绝对很够意思了,接下去就得看黑尔嘉会如何“投桃报李”了。
卡特尔巴赫到新闻社投稿的这段戏很有意思。
这位和格里安做过邻居的记者,延续了前两季中的线索,继续深挖关于“黑色国防军”的真相,这次又发现了汉萨航空帮助国防军非法武装德国空军的猛料——可惜主编海曼只是在表面上应付他一下,说久了就没了耐性。
一来,卡特尔巴赫没有照片这样决定性的证据;二来,如今经济形势蒸蒸日上,整个社会充斥着乐观富足的气氛,大众更想看新鲜、刺激的玩意儿,并且愿意为之花钱,比如女演员贝蒂之死的真相。
“严肃新闻”VS“娱乐花边”的事儿,永远存在,也永远不过时啊……
为了“教育”卡特尔巴赫,海曼特意拿出了雅各比图文详实的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编写了“贝蒂谋杀案”的记者,拿到了嫌犯“鬼影”的照片,可见他拥有警方内部的线人/资源——至于是谁,我在后文会有大概的猜测。
眼见自己报道落选,卡特尔巴赫开始用“新闻深度”来激海曼,后者忍不住又说了一番实话:读者和其他人一样,就爱看性和金钱那些东西,原先那套行不通了,你要真想登报,必须拿出进一步的证据来。
尽管卡特尔巴赫发了许多牢骚,但他还是照做,去餐厅和自己线人接头,拿到了更机密的资料。
所以说,《巴比伦柏林》前两季的主线,第三季里依然作为支线剧情在发展,很期待之后会与其他故事线产生怎样的交集。
本集中最值得深思的,则要数乌尔里希和佛陀的“差异”。
嫌犯被枪杀后,乌尔里希很快拿出了弹道测试结果,源于一把罗斯斯太尔M07手枪——格里安并没有显出“应有的”积极反馈,于是乌尔里希转头又去比对查询注册枪支信息了。
面对浩如烟海的案牍资料,手下韦斯豪普特抱怨说“一辈子都找不完”,乌尔里希却毫不在意:他是个深信技术素养和专业精神的人,是标准的技术型人才。
警长佛陀在听取格里安报告的案情后,说起了经验之谈,他在研究“犯罪心理学”之余,还出了个年度犯罪分析报告,并采用“七宗罪”作案动机数据统计结果,向媒体做“贝蒂谋杀案”的报告。
这反映出两点:一,佛陀懂得利用各种资源,记者雅各布拿到的警方资料,可能是他匿名提供的;二,佛陀是个技术型人才,但更是个管理型人才。
这也是为什么佛陀能做警长,而乌尔里希只能做一个鉴证类的技术专员。
当找到枪支信息的乌尔里希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报告时,喜形于色的他却遭到了佛陀的当面训斥:凡事要讲制度,每个制度都有特定的目的,目的决定了形式,你正在破坏形式,给我滚出去!
佛陀这番话所体现出来的严谨守序精神,可以说非常“德意志”了……而且就事论事,乌尔里希未经上司批准就进入正在议事的私密场所,活该被骂。
然而这盆冷水泼在热脸上,却让乌尔里希的心态崩了,因为这感觉,就像是自己最珍视的信仰被无情地弃若敝履。
羞恼沮丧的乌尔里希改变主意,拿走了关键证据,还问了下属“你相信巧合吗?”
言下之意,他本来也不相信“巧合”,但现在相信了,因为他开始质疑起了体系和制度——就像那只闯入警局、被他刺穿关押的甲虫一样,个体在另一套强大体系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可见,乌尔里希已认出了枪支属于谁,相比起找媒体爆料,他更有可能直接找当事人做文章。
和“无奈”留下枪支信息的凶手比,想尽快了结“本达案”的温特则算是故意露出马脚了。
为了抓格蕾塔的痛脚,温特差人到孤儿院推迟了格蕾塔儿子的领养程序,再把婴儿抱来了女子监狱。
对于“本达案”,安心等死的格蕾塔早已无话可说了,没想到这次来见自己的男人,却是要她“调整叙述”。
当然,于情于理,格蕾塔都没必要改变自己的证词……
直到格蕾塔在窗前看到了自己的儿子,那个她嘴上说着不在意、曾和夏洛特讨论过该起什么名字的儿子——这确实是目前唯一能威胁到她的手段。
温特这招看似狠辣高效,实则隐患重重:如果进展顺利,格蕾塔当然会改证词说“受纳粹男孩蛊惑是我瞎编的”,可这件事本来就无凭无据,照这样拖下去都可能结案,但现在横加干涉,反而提供了明确的罪证指向。
只要格里安和夏洛特能见到格蕾塔,他们就有调查方向了。
韦格纳开始非法采集信息了,他以“财务审计机关的泽林”之名,对大量股民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在这个大众梦想依靠牛市发财的社会氛围里,没人会对一个“专业人士”设防。
韦格纳问得很详细:你买了哪些股票?投了多少钱?你本人负担得起这些钱吗?你的钱从哪儿来的?答案触目惊心。
绝大多数人炒股的钱都是从银行、信贷机构借的,而且他们根本不在意借贷条款,认为只要等着拿股票收益去还钱就行了。
从博姆警官这样的中产家庭,到面貌磕碜的老妇工人(更别说安娜玛丽·尼森那样的富翁),如今社会各个阶层都在全款/借钱炒股,几乎没人能承受得起血本无归的结果。
会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状况,是因为每个人都笃定自己能从股市里赚到更多的钱。
阿尔弗雷德觉得这一切太荒唐了,幻想终会破灭,股市迟早要爆雷……但在那之前,疯狂的势头还会持续一阵子。
接下去阿尔弗雷德会做什么?大概就是借壳上市、疯狂放贷、掐点抛售、极限操作那些套路吧……但放在近百年前,能有这般意识和手段的人,确实凤毛麟角。
本集最欲盖弥彰的部分,要数围绕“片场凶杀案”出现的各方反应。
埃斯特尔还比较隐蔽——她来和老同行贝尔曼见面,电影《激情恶魔》已经拍了四分之三,现在却要临时换女主角,贝尔曼忍不住发牢骚、求保护,在得知黑帮拍电影不是为洗钱,而是真贷款想赚钱后,他更没余地了。
埃斯特尔答应会帮忙美言几句,条件是要看所有底片……虽然尚不清楚她有何目的,但这进一步表明她与此次事件有关系。
相较之下,瓦尔特就比较冲动了——保险公司的萨普在看到“贝蒂之死”的报道后直言,如果是片场发生的是谋杀案,就没法赔款了。
瓦尔特忍不住动了粗,自然是被约瑟夫和埃德加制止,可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心虚,保险公司更不可能认账。
我们干黑道的,什么时候要沦落到这么仰人鼻息过活了?!
事后瓦尔特把腹诽之言说了出来:我蹲了一年牢,这里就成了如此光景(这是你的错)。
正所谓“骂人不揭短”,瓦尔特这番话不仅质疑了埃德加领导者的权威,更是刺激了他前阵子霉运连连的短处……
两人出门前,埃德加“还了手”,他想说的话其实瓦尔特也明白,“我们之间一定要齐心。”只是,瓦尔特心中的嫌隙已经出现了。
他们去制片厂是要应付两个到片场的警察。在路上,格里安回避了夏洛特“你怎么认识蒂莉”的问题,看来这段往事兴许还有深挖的价值……可夏洛特也有自己的小秘密,比如她认识女演员薇拉,她们俩都曾在“夜场”干过,如今也各自有了新的事业。
薇拉是第一集中出场过的瓦尔特“情人”,和蒂莉一样,她也是试镜贝蒂角色(新女主角)的热门人选。
格里安和夏洛特是来片场找崔斯坦霍特问话的。从其回答来看,虽然崔斯坦和菲利克斯“不熟识”,但他承认两人有共同利益,一起有过“小秘密”。
不难猜出,菲利克斯应该是帮崔斯坦“拉皮条”找过小鲜肉……可崔斯坦之后的失态,似乎有转移注意力之嫌。
另一边,在片场“闲逛”找线索的夏洛特看到了“鬼影”,这才知道那是戏服,而片场仅有的两套戏服还少了一套。此番变故,炸出了服装助理吉泽拉的难言之隐:原来,戏服失窃也和菲利克斯有关。
吉泽拉和菲利克斯的关系不错,对方很慷慨,背后有金主指使他阻挠拍摄,但她确信菲利克斯没有杀人,因为在贝蒂出事前,菲利克斯就言辞激烈地挂掉电话跑路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激情恶魔》里,那套戏服代表着“恶魔”,并且有扼死恶魔这样的桥段,也许这起谋杀案还和不可言说的“艺术追求”有关。
崔斯坦霍特一开始拒绝继续拍摄,但被问询后就乖乖出境了,看来他肯定还有所隐瞒。
瓦尔特来到片场后,要求贝尔曼加快拍摄进度,后者干脆“自暴自弃”,直接定了正在试镜的蒂莉出演女主角。
此决定与薇拉和瓦尔特之间的口头“权色交易”协定不符,这惹恼了旁边正等着试镜的薇拉,两人的小声争执,也被夏洛特留意到了。
格里安被叫去见了埃德加,后者挑明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我们应该合作,因为我们有同一个“导师”,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看来,施密特的地位要比埃德加更高。“师兄”埃德加给“师弟”格里安留下了写有日期地址的纸条……无论格里安是否“赴约”,蒙上这层关系后,此次调查都会变得更复杂。
正式拍摄前,怯场的蒂莉来找薇拉倾诉,一番假惺惺地安慰后,趁蒂莉呕吐的机会,薇拉从外把门锁上了……
不少人会怀疑薇拉参与了随后的谋杀,但薇拉的表现更像临时起意,只是为自己得到女主角而坑了蒂莉一把:如果她知道蒂莉马上会死,神情中应该更多是惶恐,而非纠结。
就算门没锁,蒂莉还是会在某个落单的时刻被“鬼影”杀害。
显然,蒂莉作为目击者去警局提供了线索,这才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
在瓦尔特的点头下,临时顶替的薇拉如愿成为了女主角,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而失意的蒂莉成了刀下亡魂——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鬼影”溜出房间的瞬间,正巧被巡场的夏洛特看到了。
替身演员艾瓦特有条假腿,显然他不会是腿脚利索的“鬼影”,此时在拍摄现场的人也都可以洗脱“第一嫌疑”……
幕后黑手的初衷是杀人灭口,但这番举动,却也为警方提供了更多调查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