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不读好书的人与文盲无异”但是世界很大,书也很多,要想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其中最大的捷径就是只读一流的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帮助孩子有效管理时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帮助孩子有效管理时间(如何有效管理孩子的屏幕时间)

帮助孩子有效管理时间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不读好书的人与文盲无异”。但是世界很大,书也很多,要想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其中最大的捷径就是只读一流的书。

大家好,我是安德鲁妈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内容是——家长如何有效管理孩子的屏幕时间。

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同比增长20.71%。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腾讯游戏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61亿元。

2021年4月,刘女士一家将腾讯游戏告上法庭。刘女士的儿子小明从小学升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成绩一直不错。接触游戏一段时间后,小明逐渐出现严重幻觉,游戏里的人物名字经常挂在嘴边,有时一个人自言自语打打杀杀,还把一些游戏里的场景搬进生活。被家人拒绝提供资金充值,小明隔三差五对父母使用暴力,甚至用刀划破刘女士的脸颊,最后放火烧了外公外婆的房子。

听到这样如此惊人的例子,让我们不禁想,青少年沉溺于“精神鸦片”,究竟是谁的错?当我们一个劲地指责游戏厂家、监管部门、以及政策之殇时,有没有想到过:是谁第一个将手机上的游戏递给了孩子?是父母,还是父母。

一项针对1000名0到5岁婴幼儿父母的调查显示,幼儿使用智能手机的比比例为80.4%。我们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把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扔给我们的孩子。超半数的父母让孩子玩手机的理由是,“这是让他们不吵不闹的最好办法”

昨天我看到一个在商场购物的家庭,妈妈在挑衣服。爸爸一直在低头看手机,儿子在他面前先是蹦来蹦去,然后就去玩妈妈挑好的衣服。后来爸爸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直接从口袋里掏出另外一个手机给他玩。最后两人男人都低着头在那全神贯注地安静了下来。

俗话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刻都在塑造着孩子。

一、为什么孩子会沉溺于网络游戏?

在一篇题为 “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罪魁祸首是父母?” 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为什么孩子会沉溺于游戏。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01.父母没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社会化以及精神健康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发现自家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的时候,不要着急着去批评孩子,先看看爸爸是否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抽烟,喝酒,是否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打游戏,玩手机?

如果有的话就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电子游戏了,孩子已经到了能够明辨是非的年龄了,他知道爸爸抽烟喝酒不对,由于父母也没有改正,孩子也就想着玩玩游戏也没什么,反正爸爸也犯错嘛!

因为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还不具备判断事物对错的能力,但会肯定身边人肯定的东西,因此,有了孩子之后,父母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孩子就是父母的完美复印件!

02.对孩子的过于溺爱

有的家长把孩子保护得特别好,小的时候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长大了父母也就管不了了,就像李玫瑾在演讲中说的那样“6岁时候说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你等他12岁再说不行,他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

就像现在许多孩子都喜欢玩手机、玩电子游戏,如果我们作为家长的不加以干涉的话,那么以后孩子就更加难管,更不会听父母的话,其实过度的溺爱孩子是会坏了孩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罪魁祸首是父母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沉迷于电子游戏的时候,不能一下子让孩子不玩,毕竟“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我们可以先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并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相信孩子经过家长的耐心教导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03.对孩子缺乏高质量的陪伴时间,与孩子的亲子亲密关系没有构建起来

养育孩子本质上是“过程论”而非“结果论”,现在养育孩子的一个很大问题是“父亲的缺失”和“母亲的焦虑”,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造就了一大批性急,懒惰和不用心的父母。

孩子0-3岁是构建安全感和亲子亲密关系的最重要的时候,但很多父母一心忙着赚钱,孩子小的时候直接交给保姆以及老人,然后往往错过了与孩子构建亲密关系的黄金时期。

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中通常是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安全感,于是就想着在虚拟世界中去寻找。家长过多的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他们有时候并不想沉溺于游戏中,但是身边又没有父母的陪伴,只好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

2001年夏天,埃默里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罗宾·菲伍什和同事一起做了个研究:请48个家庭的孩子回答20个关于家庭历史的问题。例如:你知道父母在哪里读高中吗?你知道家里发生过某种可怕的疾病或事情吗?你知道你出生的故事吗……

他们将回答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得到一个压倒性的结论:孩子对家庭历史了解越多,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自尊心越强,越相信自己会成功。但研究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接下来,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两个月后,9.11恐怖袭击发生了。这两位研究人员对经历国家创伤的孩子们再次进行评估,发现那些对家庭故事知道得更多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减缓压力。

为何家庭故事知道得越多,孩子表现得越棒?杜克博士说出了答案:“因为孩子对他们的家,有归属感。”在美国的十二条育儿法则中提到“归属法则”,它的解释为: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做家务劳动,作息不规律等。

二、作为家长,如何有效地管理孩子的屏幕时间?

对孩子的屏幕限制应该从两方面来进行:内容限制和时间限制。

内容限制方面,对于一个儿童而言,有必要限制他们接触不合宜的内容。家长可以这样做:

●启用过滤软件,大部分宽带都附送此软件。

●使用网站到的儿童安全模式,比如,油管的儿童应用版本。

●使用儿童友好的网络浏览器,比如谷歌的家庭连接应用。

●给智能手机和电子阅读器增设上网限制。

●在电脑上开启家庭安全设置。

时间限制方面,

●一些游戏机有内置定时装置,到时间会自动关闭。

●无线网络限制:大部分网络供应商都会允许客户为联网的设备设置独立的时间限制。可以设定不同该设备联网的时间和时长:

● 一些家庭设有充电站,一到晚上,所有的家庭成员必须把屏幕设备放在那里充电过夜,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为了在卧室使用屏幕设备而和家长产生争端。为了公平起见,家长也必须遵守这条规则。

●我见过一个家庭有用两个无线路由器—一个给孩子,一个给家长。孩子的路由器每晚晚上6:30准时关闭。孩子知道无法避免,所以从来没有为了这个而争吵过。

●还有一些应用程序帮助家长对屏幕使用进行限制监管和控时,比如定时锁(Time Lock)、屏幕时间(Screen Time)、屏幕限制(Screen Limit)以及双方契约(OurPact)

●在屏幕设备或者闹钟上定下时间,不过这并不能关闭屏幕设备。家长最好提前5分钟或者10分钟提醒孩子。

但是父母需要一个齐驱并驾的策略,因为技术手段往往无效,孩子有时会解开密码。即使在家里有限制,他们还可以去公共场所使用无线网络,或者借用朋友的无过滤设备,而且游戏和应用程序也往往存在着家长不知情的漏洞。

我最近去看一个朋友,她自己拿一个手机,她的女儿五岁,也拿着一个手机。我看她女儿的手机屏幕上是一个射击游戏的暴力图片,我问她知不知道,她说刚刚下载这个游戏时,看到这个画面比较卡通化,觉得可以给孩子玩。但是不知道游戏的情节如此暴力。

家长需要和孩子沟通,告诉他们如何识别那些不适合自己的内容,并且商讨在网上遇到令他们感觉烦恼不安的事情时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技术产品和软件来阻止孩子上网接触到不好的东西,但我认为,教孩子安全使用网络最好的办法就是交流沟通。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媒体政策项目发现,一些家长喜欢采用时间限制或者用技术过滤器和软件来监控限制,而另一些家长则更愿意采用“授权”或“主动”策略,包括与孩子一起上网(共用),和孩子讨论上网经历等

据这个项目报道,同时使用两种策略的家长,一方面树立正面的数字行为模范,一方面协助孩子设定边界,更能应付数字媒体的挑战,同时让孩子从屏幕中受益。研究同时发现,单纯限制可以在短期内避免风险,但长期来说,亦会限制孩子在数字领域的种种机会,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建设心理弹性,比如家长尝试去理解孩子的屏幕时间,和孩子积极主动交流,顺着孩子的兴趣倾听孩子,和孩子建设一种正面互动的关系,这对贯彻执行规则非常关键。

此外,在管理孩子的屏幕时间时,最重要的准则是需要保持一致,不管选择哪一种策略,限制或监管,家长都必须保持一致。这种一致既包括前后一致,也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对规则的一致执行。比如你有时候同意,有时候拒绝,孩子们就会不停地要求更多。如果在奶奶这里可以使用屏幕,而妈妈这里不可以使用,那么他们就会想办法磨得奶奶让步。

把电子产品放在公共区域,让孩子的屏幕内容可视化。可以将电脑放在客厅,并建立只能在客厅等公共区域才能使用电子产品的家庭准则,这样父母能够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究竟利用屏幕在做些什么。

尽可能减少孩子的被动屏幕时间,如看电视,查看社交媒体,观看网站视频,浏览网页等,增加孩子的主动/创造性屏幕时间,如使用Scratch Jr(图形化编程应用)进行编程;使用教育应用程序来练习拼写,制作时间表;建网站或者写博客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写网络日记;使用设备来制作小电影、动画片或小视频;照相并编辑,学习新技能;制作数字音乐,查找信息进行研究等。

三、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也需要限屏

孩子们是通过模仿父母来学习的,我们家长对待屏幕时间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屏幕习惯。如果我们表现得过分依赖屏幕,他们就会养成同样的习惯,最终面临同样的困境。孩子在0-12岁期间,主要的模仿对象还是家庭成员。虽然外界,比如学校的老师开始影响孩子,但是孩子们更多的还是默认家长的行为以及家里发生的事情。孩子们脑子里认为“正常”的状态就是他们在家中的所感所为。

但是到了青少年以后,情况就大不相同,这个阶段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挑战父母、创建自己标准的阶段。青少年要寻求差异,而不是顺从。他们想要从家庭中站起来,或者走出去。而0-12岁阶段的孩子对差异不那么感兴趣,他们更加喜欢遵守和顺从。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孩子是通过观察来学习社会行为的,具体而言,就是孩子是通过观察、模仿身边的榜样来学习的,而这个榜样,往往就是父母。每次家长们(包括我自己)查看手机、电脑或者平板时,都会向孩子们辩解自己的上网行为是“为了工作”,或者总是把“给我五分钟”和“等一下”挂在嘴巴,不幸的是,孩子们并不真正理解这些言语,他们看到的是,父母在和屏幕互动,而不是他们。

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看到父母玩手机,他们得到的信息是,父母的屏幕设备远比自己更加重要。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成为我们双手的延伸。这一代的潜伏期儿童出生在数字世界里,可能根本没有见过父母不用手机的样子。

但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孩子需要一对一的交流,他们需要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值得你全神贯注地关注,当他们和你分享学校或者朋友的重要信息的时候,需要你放下手机。

他们需要眼神接触,需要你认真倾听。孩子们不希望看到你被微信或者其他屏幕信息分散注意力。最重要的是,孩子们需要你活在当下,全身心投入和他们在一起。遭遇情绪忽视的儿童在未来遇到情绪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会显著增高。而现代儿童正在遭遇这一切,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力支持,仅仅是因为太过于专注屏幕设备。最后,不是父母远离孩子,而是孩子远离父母。

在屏幕时间里,家长们需要按照自己对孩子期待的那样。给孩子做出榜样,这意味着,屏幕时间或者时间表是给全家的,并非仅仅给孩子。如果你一边教孩子关闭屏幕设备,一边自己又不断查看电子邮件,那你的话说了等于白说。必须做给孩子看,如果你的微信铃声响了,不要跳起来抓手机,要对孩子说:“我现在正在和你谈话,我暂时不回复他们的微信。”

这些行为给孩子一个信号:就是他们比屏幕更加重要,而且你更加注重面对面的交流和链接,拒绝成为技术的奴隶。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健康心态来面对屏幕时间,那么成年人自己必须先拥有这样的心态。

总之,要求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要努力做到“言所行,行所言,言行一致”。希望父母们能够慢下来,多多用心去“陪伴、见证、欣赏” 孩子的成长,也多多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