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小故事先: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焚书•卷三》

​这个故事大概意思是说:

有个迂腐的道学家虽然只是听闻了一些陈词滥调、只言片语,但每每行事,皆以孔子门徒自居。有一天他碰上了一个叫刘谐的小机灵鬼。

刘谐打趣他:「你怕是不知道我是孔仲尼的好哥们啊。」

道学家勃然大怒:「常言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入长夜』,你算哪根葱,敢和孔夫子称兄道弟?」

刘谐反唇相讥:「原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啊!怪不得上古的圣人们整天都点着纸烛走路。」

李贽听说了这个段子之后,不禁拍手叫好,夸刘谐「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聪明人就是聪明人,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却点破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故事看完,我们都应该问自己3个小问题:

  1. 刘谐和李贽是一对聪明人,他们讽刺和反对的是孔子吗?假如孔子会发光,他发出的是「物质之光」还是「精神之光」?孔子之前有人发光过吗?孔子之后其他人还可以继续发光吗?

倘若搞不明白这三个问题,那么无论段子中是自命孔子门徒的(假)道学家,还是知乎上扛起大旗砸烂孔夫子狗头的(假)革命家,都是不过同一种人: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懵懵懂懂的糊涂蛋

天不生我万古如长夜是谁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句话形容孔子,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