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全写“B”,一个没蒙对,这也太背了。

我记得大鹏有部自导自演的音乐电影,里面有首《都选C》很好听。

当然这个歌名,对很多中小学生也很有启发。

因为大家都是自小从试卷堆里爬出来的“做题家”,基本上都心知肚明:

在各科试卷的选择题里,答案是C的题目非常多。

因为出题老师也是普通人,在设计好题设条件,罗列各种选项的时候,出于惯性思维和伪装心理,一般很少将正确答案放在第一个或最后一个选项。

但是放在B上,大多数老师又会觉得稍微有点靠前,不够隐蔽。

因而我们在学生时代考完试,对照参考答案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总是有相当比例的正确答案是C,也就是第三个选项的位置。

正因为如此,有不少同学在解答选择题遇到困难时,常常都会不假思索地填上C,甚至是“都选C”。

而且有时候,效果还真不错!

答案写括号还是横线(答案全写B)(1)

当然,这样“都选C”的奇葩操作,如果学渣同学本身没有超乎常人的定力和决心,通常是很难实施的。

大多数情况,那些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吊车尾”的孩子,往往在考试中左顾右盼,思前想后,虽然看不懂题目,也会装模作样地填上ABCD,结果,总是能够完美地绕开所有的正确答案,每次考试只会猜选择题,最后却只有几分,甚至是0分。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0分考生”和家长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

与其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自己能做对几道题,还不如一开始答选择题,就全部写成C呢!

答案写括号还是横线(答案全写B)(2)

搞笑的是,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阅卷老师的“晒图”。

说他的一个学渣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全都选成B,结果一个都没蒙对!

我们可以从截图中看到,这张试卷的选择题一共有12道,每道3分,总分是36分。

但不幸的是,这12道题里没有一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怪不得连阅卷老师都哭笑不得地说:

感觉这孩子还挺“幸运”的!

毕竟,大多数阅卷老师的思维惯性,就是把一部分正确答案放在“C位”上,而选项B,恰恰是有些老师在设计题干时,不自觉地避免和绕开的位置。

倘使这位同学按照以往考生的“传统艺能”,将所有选项全部选成C,那么我们从截图上可以看到,这次考试的选择题,即便他是一无所知的学渣同学,那么至少也可以做对4道题,得到12分。

不管怎么说,选择题30%的正确率,肯定已经超过大多数学渣的考试能力了!

一点儿都不亏。

答案写括号还是横线(答案全写B)(3)

但有什么办法呢?

这名学生平时不学习,看到考卷一脸懵,除了瞎编乱造,把所有答案全都涂成B,估计也实在是没招了。

结果这张试卷,网友看了被逗得合不拢嘴,家长却被气得连连跺脚,归根到底,还是只能怪孩子没有半点学习主动性,考试时只能凭运气一直蒙。

完美地避开所有正确答案,也就在所难免了。

答案写括号还是横线(答案全写B)(4)

事实上,“蒙”选择题也是有“技巧”的。

不管是啥都不会的学渣同学,还是只有一两道题无从下手的中等生,如果是到了非蒙不可,不蒙不行的时候,最好还是按照C、B、D、A的顺序去蒙。

因为有“好事者”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做过统计发现:

1、优先思考C和B。

单项选择题型中,B选项和C选项出现的概率,加起来大约有65%,而A选项出现的概率则只有19%。

所以同学们在考试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优先思考阅读B选项和C选项的内容。

答案写括号还是横线(答案全写B)(5)

2、不要被A迷惑。

大多数选择题,在设计选项时都会把A作为“迷惑项”,B和C作为“核心项”,而D一般作为“兜底项”。

也就是说,出题老师最为“深思熟虑”的典型试题应该是这样的:

A选项打个幌子,迷惑和误导一部分学生;

B选项和C选项负责隐藏答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此;

D选项一般在B和C也为“伪答案”时,提供最长、最拗口的正确答案。

3、排除关联项。

比如B和C看上去差不多,或是有关联,那么在做单项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排除掉B和C,重点看一下D,最后再核实一下A。

答案写括号还是横线(答案全写B)(6)

总之,尽管有不少考生都有一些关于应试蒙题的小技巧,但是作为出题老师,理应在本职工作中,不出偏题怪题,不给出奇葩或单一答案,尽量顺应大多数学生的惯性思维来出题,而不是一味地求新求怪,给孩子们心里添堵。

换句话说,12道选择题里没有一个B,这与常理不符,也算是出题老师的“失职”。

毕竟教育一个孩子,考试成绩很重要,但呵护其自尊和自信,同样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