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亮剑》走红之后,中国的电视荧幕就被“抗战剧”霸占着,我国每年有上百部抗战影视剧和“网络大电影”在拍摄,各大影视城活跃的“鬼子”数量,顶得上当年日军的一个甲种师团。虽然“抗战剧”的质量良莠不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抗战剧的发展,这些战争戏的服装道具越来越专业,对真实历史的还原也比较靠谱。
比如在一些片子里,日本军装有个特殊的标记:在军人的右胸口上有一条“M”,这个M的形状抽象,不同士兵的颜色不同,大多以红色为主。抗战剧拍了这么多年,这个标记从未出现在电视上,只是在近年来得到了还原,很多人觉得很不协调。
日本人的军装虽然裁剪设计很奇怪,但是师承法兰西和普鲁士军装,整体还是非常板正的,这个英文字母“M”着实碍眼。在真实的历史上,日军的军服上真有“M”标记吗?这个标记出现了多久?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军队的冷门徽章:兵科章
二战时的日本,对军服和武器完全是两种态度,日军的武器从二战开战到结尾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是在军服方面,日军8年内更换了3次之多。日本在1937年到1945年共换了“昭五式”,“98式”,“三式”三种军服,外观上差别不大,只是在装饰设计上稍有改变。
这其中,日军的“昭五式”军服只穿了1年,在1938年后就换成了“98式军服”,98式军服穿了几年,在1943年换成了“三式军服”。昭五式和98式的区别不少,最明显的就是在立领上的“兵科章”被换成了军衔,而“兵科章”被放在了胸前,形状从矩形变成了压扁的“M”形,日军自己称为“山形兵科章”。
“兵科章”对现代人很陌生,因为它在军队之中基本绝迹了。但在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兵科章是区分不同兵种的标记,其重要性基本跟军衔一样,要么跟军衔合为一体,要么放在显眼处。不仅日本,西方国家也区分兵科章,比如魏玛德国和纳粹德国,德军军衔肩章的底色就代表兵种,红色是炮兵,黑色是工兵,粉色是装甲兵。
兵科章是日本军服的重要特征,它的颜色分为10种以上,上面还会有金属的数字和图形,显示自己的联队番号以及兵种。最常见的兵科章都是红色的“步兵兵科章”,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日军都是红色的领章”,这并不符合历史。在日本军队内部,从士兵往上,尉官和佐官的军服上都要佩戴大大的“兵科章”,而将军则不用。
因为在军队内部,尉官和佐官是负责前线具体战斗任务的,兵种的分工都非常精确。当时在尉官和佐官的称呼前,往往加上步兵,炮兵,卫生兵,骑兵等称谓。但是到了将军这水平,他指挥的部队体积庞大,多兵种混合作战,已经脱离了兵种,所以只保留军衔就行了。
98式军服在推广之后,日军对其评价不一,高级军官和士兵们没什么反应,但是很多中层军官出现抵触情绪。“昭五式”军服穿得好好的,日军内部也很满意,为什么费工夫换军装呢?
二、日本军官:想让我当靶子就直说
日本急着在战争里更换军装,有两个直接原因。
首先,二战开始后日本跟德国、意大利走得很近,跟美国也关系不错,西方的军服设计已经更新换代,比日军大气美观。日军还是19世纪时期审美风格,大檐帽,竖军衔,彩色领章,当时东亚的中国和日本军队都是这种军服。
日军在跟西方接触后自惭形秽,于是想设计与时俱进的新款式军装。
第二,日军的竖军衔肩章又大又鲜艳,确实很好看,但是也容易让敌人发现。在关东军和东北义勇军的战斗里,军官常被冷枪打死,据分析就是肩章太耀眼的原因。“昭五式”的肩章太耀眼,于是98式军服取消肩章,把军衔章放在了领子上,而且做得非常小。这种军衔章长度仅仅4厘米,宽度不到2厘米,还没一块豆腐干大,不是两人面对面的话很难辨认。
当98式军服发放到前线以后,日本士兵们没有什么议论,只是多了一套新衣服而已,但是中下级军官就有点嘀咕了。
98式军装最大的特点就是胸前的M形“兵科章”,这个形状最早出现在日本租界的“宪兵”身上,M既是宪兵(MP)的意思。
“98式军装”的军衔变小了,但不一定代表着安全,因为胸前的兵科章是又一个死神。日军的中下级军官均有兵科章,尤其是步兵军官胸前顶着红艳艳的兵科章,中国军队辨认这个标志就能找到军官,狙击手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
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攻防阶段,日军在1938年夏天“武汉会战”前下令更换军装,前线马上就传来问题。日军军官每次去前线视察,中国军队的冷枪和迫击炮就打了过来,军官们认为是兵科章暴露了自己身份。
在这种危险下,很多军官选择穿上自己的旧军装,把新军服束之高阁。所以在华北和东北的很多部队里,98式军装的换装很慢。以1939年5月的诺门坎战役为例,当时跟苏军交战的关东军第23师团,就依然穿着昭五式军装作战。
三、98式军服,日本侵略军的标志
日本中国派遣军在1938年夏天换装98式军装,但是因为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换装进行得很慢,军服混穿是正常情况。
这里就不得不提日本军队的一种制度,在日军内部,所有士兵的军服都是军需部统一发放的,而且强制穿。但是日本军官是不发放军服的,是自己出去购买定做的,这里面就有很大的选择区间。很多军官在1938年后依然穿着“昭五式”军服,戴着大檐帽,这一情况在很多历史照片中有表现。
1940年8月,日本改进了98式军服,首先就是将“战斗兵种和战斗支援兵种”胸前的M兵科章去掉了,只保留技术兵种的兵科章。第二是加大了领子上的军衔,使其更好辨认,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关于拿掉兵科章的原因,日军自己没有做出解释。但是日军只取消了一线兵种的兵科章,可能确实是为了战场情况着想。这时候的98式军装变成了完全体,电视上的日军大多数都以这一身造型出现。
在1943年更换了“三式军服”后,98式军服依然穿在很多人身上,1945年美国的密苏里号战列舰受降仪式上,日方军官就穿着两种军服一起参加典礼,98式军服基本可以看做是日本侵略者的象征。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抗战初期日本正规军的装备》 佚名
2、《图说二战日本军服》格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