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祁连雪峰映衬下的河西绿洲色彩斑斓,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的30万亩玉米和蔬菜、花卉制种田陆续进入收获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指导国家安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指导国家安全
进入9月,祁连雪峰映衬下的河西绿洲色彩斑斓,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的30万亩玉米和蔬菜、花卉制种田陆续进入收获期。
“制种款能否及时兑付?有没有被侵权的情况?”“收入能不能达到心理预期?”肃州区检察院检察长王安明和同事们连续几天入农户、进制种企业回访,送上贴心检察服务,加强种业司法保护。
“全面推进种业振兴是‘国之大者’,建设种业强省是‘省之大事’。”甘肃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玉介绍,近年来,该省检察院要求全省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把加强种业司法保护工作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特别是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以实际行动推动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加大涉种业犯罪打击力度 规范种业管理
肃州区地处“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河西走廊,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其中蔬菜、花卉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出口量分别达到全国种子出口量的50%和10%。
“长期以来种业市场存在无证生产、非法生产、拖欠制种款等问题,涉及种子领域的信访、民事纠纷和诉讼都有增加。”肃州区种子产业服务站副站长夏尚上介绍,近两年,检察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并制发检察建议,监督整治种业市场、规范种业管理,得到党委政府认可、群众欢迎和企业点赞。
2021年3月,肃州区农业农村局向公安机关移送了一起案件线索。同年7月,肃州区检察院指派检察官提前介入该案引导侦查,与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多次到两个乡镇实地调查走访、提取证据,督促邓某向农户支付了190余万元制种款。
“在对该案审查起诉的同时,我们监督农业农村局移送立案的多起涉种刑事案件陆续进入侦查阶段。”肃州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夏国斌介绍,涉种子类案件专业性较强,该院牵头召开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围绕“未经许可培育种子行为的定性”等9类常见问题进行交流,统一执法司法标准。经肃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今年1月4日,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邓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万元。
据了解,甘肃检察机关积极开展种子产业保护等专项检察监督行动,2019年以来共办理涉种子领域刑事案件61件,依法批捕14人、起诉36人,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9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1人、撤案3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净化种业市场
“今年的4500亩种田管理规范,农户的参与热情高,我们与制种农户都签了合同,每亩的纯收入保证不低于3500元。”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肃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已经从事制种行业29年的酒泉市玉米种子协会名誉会长、巨龙腾飞种业公司董事长马俊帮表示,制种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今年初走访种业企业时,肃州区检察院发现有14个乡镇不同程度存在套牌侵权等问题,于是迅速成立专案组,重点走访、调阅行政执法卷宗并询问当事人,查实辖区存在种业公司、农户未经授权许可擅自种植制种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627.94亩。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该院形成了《全区种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的公益保护等具体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依法制发检察建议,联合4部门出台《关于发挥检察职能加强种子安全公益保护护航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并开展‘绿剑护种’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王安明介绍,该院已建议行政部门移送犯罪线索15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5件。
今年3月23日,在肃州区种子安全保护工作推进会上,检察机关向该区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各乡镇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辖区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保障制种产业健康发展。
收到检察建议后,各部门、乡镇积极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铲除了侵权种田,并对辖区种子企业进行评星定级;调查某蔬菜制种侵权案件,查封扣押涉案种子127.95公斤,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5起;查扣散装玉米种子529.8公斤,从源头杜绝无资质、转基因、侵权等问题的发生。
“2021年以来,全省共查处种子侵权案件53起,共铲除销毁侵权生产的制种玉米3200.5亩,没收侵权种子2800公斤,严惩套牌侵权、‘三无’种子等违法行为,净化了种业市场。”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常宏介绍。
深化涉种业案件诉源治理 助推标本兼治
“在这起案件中,某研究所作为涉案种子生产企业,未按规定拆除原包装、标签,便将不合格马铃薯种子送人作饲料,导致流入销售市场,主管行政部门也存在监管漏洞。”近日,在谈起定西市安定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销售伪劣种子案件时,该院检察长牛海科介绍,在受理这起案件后,该院不仅依法从快审查并提起公诉,而且分别向某研究所和相关行政单位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加强和改进种子领域监督管理工作,被建议单位全部采纳检察建议并积极整改落实。
定西检察机关实施检察一体化管理机制,统筹两级院落实涉种子安全案件优先办理、信访优先处理,集中排查近5年市域内发生的涉种案件,开展全链条式监督,依法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7份,以诉源治理助推种业市场标本兼治。“我们还认真执行法律监督报告制度,深入分析种子行业监管不到位、执法不规范等问题,提出意见40余条,当好党委政府的法治参谋。”定西市检察院检察长石占全介绍。
为服务全国马铃薯、中药材种子重点培育地区建设,定西市检察院出台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22条意见,分别开展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的粮食种子,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种子,以及马铃薯、牧草等特色产业种业规范生产经营的专项监督活动,跟进保护种子安全。
不止在定西,张掖、武威等地检察机关也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手段,助推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8月25日,甘肃省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机关加强种业司法保护工作推进会。“要畅通案件线索双向移送、规范鉴定检测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执法对接、证据互认,着力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应邀到会的甘肃省公安厅副厅长李明表示。
“农业农村局将加大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配合,紧盯关键环节、大案要案,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全链条、全流程监管,着力保障全省种子产业健康发展。”常宏表示。
“紧紧依托‘四大检察’职能,‘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段、治未病’,加强种业综合司法保护。”朱玉表示,在依法办案的同时,甘肃检察机关将力争推动更多法治力量、检察力量向源头端口前移,以法治护航种业安全和发展。
记者手记
穿行于河西走廊,远处黛青色的山峦跌宕起伏,浑然不觉岁月沧桑。公路两旁成片的制种玉米绵延不绝,祁连雪水滋养的一片片绿洲生机盎然,昭示着生活的安逸与富足。
天高云淡,种田里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紫外线灼伤的皮肤,掩盖不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们播下从吃饱到吃好的希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期望、从种业大省到种业强省的愿望。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检察履职。在物质与精神相互融合的蓬勃发展中,“检察蓝”守护着祖辈们对待种子的精心与挚爱,守护着陇原儿女对故土新韵的憧憬与赞美,体现出守护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担当。
“越来越好”已经不仅是一句祝福,更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南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