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疯狂催单到(从疯狂催单到)(1)

编辑:三三

来源:正和岛

“国内打完上半场,国外继续下半场,而‘外贸人’要打完全场”

本以为随着逐渐到底的返工潮,外贸行业将会迎来一丝曙光,没想到随着疫情蔓延,以为迎来的是春天,哪成想是更加难熬的冬天。

在外贸圈流传着这么一张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外贸行业近几个月的状况。

从疯狂催单到(从疯狂催单到)(2)

外贸企业的日常

2月份,海外疯狂催订单;3月份,外贸企业为客户是否会取消订单担惊受怕。面对困难,有人甚至认为,80%的外贸企业都在等死,活下来成为最大目标。

不可否认,疫情对出海企业造成的巨大冲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总会有解决之道。

01、订单大量取消,新单骤减

出口商倒苦水:没有比外贸更惨的行业

“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赚多少钱?有单就不错了”一位从事外贸行业的老板感叹着。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订单就是生命。从前期“催订单”到如今“大量取消订单”,海外客户180度的态度急转弯,给外贸企业浇了一大盆凉水。

深圳市的一位陈老板是做服装批发的,往年1、2月份是旺季,各地的服装业主都会提前来店里预定好当年的春季新款,但现在因为新冠疫情,一个订单都没接到,原本联系好的海外客户,也没有下文了。

从疯狂催单到(从疯狂催单到)(3)

同做服装批发业务的郑老板也表示,疫情的冲击太大了,现在账上现金流都是负的。去年底接的几批欧洲订单也都已经取消了。复工到现在都没有新订单,开店也没有客人。

前两天在朋友圈“火了”的东莞精度表业,是中国最著名的制表企业之一,每年产表可达上百万只,年产超过10亿。但疫情期间,作为美国腕表品牌Fossil代工厂,精度表业不仅没有收到Fossil的新订单,还被通知取消或暂停全部原生产订单。无奈之下,精度表业不得不宣布全厂放假3个月,并且接受全体员工的辞职,急辞即走者不扣除代通知金。

从疯狂催单到(从疯狂催单到)(4)

作为外贸企业大省,江浙一带的外贸企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浙江的一家模具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的生产、人员恢复正常,目前是完全复工的状态,但麻烦的是海外销售业务,大部分国家都“锁国”了,已有订单运不出去,新订单情况也不乐观。

“我们不是在被取消订单,就是在被取消订单的路上”,得之复工却失之订单,是当前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普遍境遇。

02、订单流失,运费提价

外贸企业复工问题重重

目前国内疫情状况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国外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现在全球已经形成了紧密不可分割的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是毁灭性的。

现阶段国内的外贸行业,虽然大多数已经复工,但面对的问题却不比没有复工时候少,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贸易逆差、就业问题

据3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另外,我国目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大概有33万家,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2亿,占总就业人口的1/4左右。

2、货运不畅,运费提价问题

为了遏制疫情蔓延,很多国家都开始严格管控交通运输,比如印度政府在3月24日就宣布全国封城21天,除商店、医院、药店、加油站、电信和邮政服务,以及食品配送等必要生活保障服务外,旅游、出行、工作均被限制。印度禁止所有国际商业航班入境,国内商业航班停飞。

不仅仅印度,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很多国家都在陆续“封关”,海运港口靠泊作业受阻,空运停飞停航成本飙升,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海外需求被“冰冻”。

虽然货物运输效率更低了,但运费倒是涨了不少。

此外,比起涨价,外贸企业最担心的还是退单问题。货运出去,如果无人签收,货物会自动退件,相当于不仅要出钱把东西运到国外,还得花钱把东西从国外运回国内,这么一折腾,又是一大笔费用。

从疯狂催单到(从疯狂催单到)(5)

3、汇率波动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外贸企业还面临着汇率波动问题。疫情期间,汇率也不稳定,即便客户支付了20%定金,也有可能面临退单的风险,国内贸易相对比较被动,要追责很难,国际法律纠纷的成本太高了

随着汇率变动,有可能会因此赚一笔,但也更大概率是赔一大笔。

总之,即便现在外贸企业可以完全复工复产了,阻碍依然多,问题重重。

03、办法总比困难多

政府政策是重点,企业自救不可少

3月初以来,境外疫情加速蔓延,中小外贸企业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想要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政府的帮扶,更重要的还是企业自己想办法自救。

如何走出当下困境?有以下几点建议:

1、 企业自救

(1)积极开拓海外新市场

疫情期间,确实有不少外贸企业都因海外订单取消面临巨大企业危机,但换个思路来想,国外疫情形势目前虽然严峻,但并不是所有的海外国家疫情都严重,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开辟新的市场,把目光聚焦到疫情不那么严重的国家。

(2)出口转内销

目前出口海外国家不方便,可以考虑扩大国内市场。

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外消费欲降低,市场疲软,中国外贸企业也一度遭遇严峻挑战。当时参加秋交会的企业中,约有70%准备选择“出口转内销”。所以,这次也可以尝试出口转内销,中国的市场还是非常广阔的。

2、 政府政策帮扶

为了帮助外贸企业走出困境,政府也积极出台各项措施帮扶外贸企业。

3月20日开始,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80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

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也出台政策,宣布自3月1日零时起至6月30日24时止,免征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

商务部则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在经营出口业务过程中因进口商的商业、政治等风险遭受损失而承保。

此外,政府还对订单不足影响就业的公司提供就业补贴,延期缴纳“五险一金”,必要时可增加专项补助,提供必要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提高物流和通关便利化,加大政府贸易促进平台,提供跨境电子商务客户、贸易机会,并与其他国家贸易促进机构合作,疏通产业链瓶颈、成交、运输等等。

办法总比困难多,对未来也不要太悲观,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参考资料:

《停工、跑路、资金链断裂,33万外贸企业的生存大考》 新商业要参

《外贸企业深陷“冰火两重天”:从“疯狂催单”到“疯狂取消订单”》 启阳路4号

《【岛妹说】保订单,中小外贸企业该咋办?》 侠客岛

《出口商倒苦水:没有比外贸更惨的行业了》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