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宝宝的创作者是什么 海绵宝宝创作者去世(1)

中国动漫要发展,定位不改变是不可能谋求到新的发展的,在中国人的观念在中动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如果一直是这样一个定性的思维模式,那么他们的受众团体也就一直是那些小孩子。摆在小时侯,那个时候的中国出了一批非常经典的动画片,一直伴随着成长。

但是现在的动画最重要的是在于会不会去讲故事,而不是用华丽的视觉效果来吸引人,日本的动漫会让人自己去读懂去了解他要传达给你的思维和理念,让人自己去总结一个道理,一个或深或浅的道理,而中国的动画在这方面却做的非常的不足。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动画出于停滞不前的阶段。这个时候诸如海绵宝宝等一系列外国作品传入,让国人感受到了不同的动画风格,渐渐的国人更加喜欢外国的动画。对外国的动画的接受率也普遍升高。

这个时代的商业总是比创作更有想象力。随着这两年热线涌入影视行业,动画终于有了讲故事的案例,动画业界不知觉分成两个流派,暂且称之为美派与日派。

海绵宝宝的创作者是什么 海绵宝宝创作者去世(2)

《海绵宝宝》创作者史蒂芬·海伦伯格已经于近日去世,享年57岁。史蒂芬海伦伯格于1998年开始创作《海绵宝宝》,并在1999年开始播出,成为尼克卡通最受欢迎的动画片之一,还被改编成真人版大电影。海绵宝宝作为热播的美漫动画,进入中国视野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因为过多国外动画引入,不仅仅是影响国内动画市场,也让一些从业者渐渐失去了方向。但是国人又很期待中国动画能够再一次达到巅峰,这里的潜台词是中国动画不缺技术,不缺人才,要么缺故事,要么缺逻辑。而国人,对动画又有一种莫名的复杂情绪,焦虑和自信交织在一起,他们感叹着中国动画为何不能超越曾经黄金时代的巅峰,觉得大中华泱泱五千年传统、五十六个民族,随便捞点什么做出动画都必将震惊世界。

动画因为不靠真人来演绎,不需要很多道具的支持,而且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出很多现今只能是人类想到的无法做到的,成本低,效果却丝毫不亚于真人演绎。中国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肃然现在很多大学都有动漫专业,但毕业生工作还是很难找,想要中国动画发展起来还是很漫长的。

《海绵宝宝》这部美国动画片在1999年登陆中国以来,其中的经典角色海绵宝宝,派大星,章鱼哥,蟹老板,珊迪等等,无一不深入人心,而其中穿着背带裤,打着小领带,露出两颗大门牙的海绵宝宝,因为古灵精怪和心地善良而成为备受大家喜爱的角色。而这部给无数人带来欢乐的经典卡通形象之父的史蒂芬.海伦伯格却是没能逃过病痛的折磨,于11月26日去世,再也无法给大家创作《海绵宝宝》更多的故事。

国内更加喜欢国外电影,这不仅仅是动画片的问题,更反映了中国的教育问题。从中国的动画片就能看出来,中国人认为理想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在健康环境中长大,避免接触带有任何不美好的事物,但这并不是孩子的天性。人幼小的时候正是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因为孩子向往的是外面精彩的世界,精彩的人和事物,而不是每天的吃饭睡觉,所以中国大部分流水帐式的动画片孩子根本不爱看。

像是这一代已经成年的90后,他们的童年时期,国内是动画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没有好的作品和导演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国外动画进入,。

中国和日美西方国家对动画片的理解度也不同,中国人认为动画片就是孩子的专利,只有孩子才看,大人根本不喜欢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跟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一样,动画是一种表现力极其丰富的艺术载体,超过电影电视剧,他可以把生活中不可发生的人或事表现出来,极赋渲染力的艺术载体,可以表现任何事物。所以一部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动画,才是一部真正好的动画。

海绵宝宝的创作者是什么 海绵宝宝创作者去世(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