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关于犹太人的历史(圣经中的九王大战)(1)

亚伯拉罕拯救侄儿罗德的故事是《圣经》当中所记载的最为精彩的军事行动之一。圣经中对当时中东的国际局势的描述十分准确,而亚伯拉罕仅率领数百人就击败中东强国的军队,这件事情被认为是后人编造的奇谈,其实,游牧民完全有这个战斗力。

一、九王大战

按照圣经的叙述,当时有四个大王,示拿王安菲拉,以拉撒王安流克,以兰王哥头刺马,印戈王提兰。而在约旦河谷则有五个小城邦,分别是索多玛,蛾摩拉,押玛,泽波和贝拉。他们一度臣服以兰王,但是后来又反叛了。于是以兰王率领四大王联军前来讨伐,一路所向无敌,在西订谷与五城邦的君主进行大战,五个君主都被打败。于是四大王就洗劫了索多玛与蛾摩拉城,抓走不少人,其中就有亚伯兰的侄儿罗德。

这四个大国就是当时称霸两河流域的超级大国:巴比伦(示拿),亚述(以拉撒),埃兰(以兰)以及赫梯(印戈),至于这四个大王,人们却没有在各国的档案里面发现他们的名字。有的人认为安菲拉就是巴比伦的汉莫拉比,这个恐怕不可考了。这四个国家都是在两河流域以及近东称霸一时的霸国。由于迦南地区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这三大区域的连接地带,所以任何一个区域如果兴起了霸主,而这个霸主希望将势力扩展到其他地域的话,就必须控制巴勒斯坦地区。

圣经关于犹太人的历史(圣经中的九王大战)(2)

古代中东的复杂格局

然而,在巴勒斯坦及其周边的,我们今天称之为叙利亚的地区,实际上长期存在着一些小城邦。一直到波斯帝国统治的时代,这些小国才被纳入到一个大国的统治范围当中。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任何一个大国想要控制这片区域,都会给其他大国带来极大的恐慌。大国博弈的结果就是巴勒斯坦地区能够长期独立,但是却也不能免于周边大国的欺辱。所以这个地带实际上长期以来就是近东和中东大国的战场,对于埃及人,赫梯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而言,对外扩张的第一步就是控制巴勒斯坦。

圣经关于犹太人的历史(圣经中的九王大战)(3)

古代巴勒斯坦地区

正是因为不能独吞这个战略要地,所以各国采取的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在这个区域扶植代理人。圣经里面记载了,五个小国在此之前臣服了埃兰人长达十二年之久,到十三年就反叛了。圣经的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这场叛乱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处在这种战略枢纽区域的小国是不会轻易臣服一个大国很久的,如果大国压榨他们太厉害,他们有的是本钱去投靠另一方。春秋时期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所争夺的枢纽地区就是宋国和郑国。以这两国为代表的一些中原小国,采取的是“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的方针,基本上是谁的胳膊粗就听谁的。基本上是楚国军队来了他们就向楚国臣服,晋军来了就向晋国臣服。有时候他们也会像这五小王一样,奋力去和大国拼上一会,不过常常得不到好果子吃。而对这些小国的争夺,也常常是引发大国争霸战的导火索。

圣经关于犹太人的历史(圣经中的九王大战)(4)

春秋时期的中原小国

实际上并不能说这些小国喜欢背信弃义,对他们而言,长期臣服于一个大国本来就是很有危险的。后来的犹太王国就是因为替埃及人死守而被巴比伦人灭掉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大国之间维持中立地位,不过一旦一个大国突然势力特别强盛起来,他们也就没可能继续维持中立。历史上法国和德国长期争夺低地国家——也就是现在的荷兰比利时这些地区,后来在这些大国之间就形成了一些永久中立的小国——法德之间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安道尔。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跨过了法国国境的时候,低地国家也就跟着遭殃了。

二、亚伯兰的夜袭

对于亚伯兰和他的侄儿来说,要避开近东和中东地区的这种国际局势当然是不可能的。而亚伯兰的后代——希伯来人也将面临这五个小国的危险处境。

圣经关于犹太人的历史(圣经中的九王大战)(5)

亚伯拉罕夜袭四大王大本营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又稍显传奇了些,亚伯兰召集家里的兵丁三百多人,夜晚到四大王的军中劫营,居然把四大王杀得大败,救出了罗德。很多人对这个故事相当的不服气,觉得威震近东的四大王怎么会被几百人的游牧民击败呢?其实和我们想象的不同,游牧民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在战场上绝对是兵不厌诈的。几千年后的633年,伊斯兰哈里发欧麦尔,命令被称为“安拉之剑”的穆斯林名将哈立德,率领一支五百人的军队穿越沙漠,效仿他们的老祖宗亚伯兰去袭击拜占庭的大军,并且大破敌军。而此战对亚伯兰来说,战略目标是有限的,就是救出侄儿罗得,从历史上游牧民的实际战例来看,亚伯兰的胜利完全是合情理的。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当时各国能够集结的军队数量也并不多,第一个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常备军的阿卡德国王,也不过三千多人马而已。

圣经关于犹太人的历史(圣经中的九王大战)(6)

634年“安拉之剑”哈立德奔袭拜占庭大军的路线

三、神奇的撒冷主教

随后亚伯兰得胜归来,被打败的索多玛王前来迎接,同行的还有一位撒冷城的主教,带着酒和饼为亚伯兰祝福。亚伯兰将财物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主教,然后把被四大王掳掠的人口财物还给了索多玛王,只给自己的手下留了些作为补偿。

圣经关于犹太人的历史(圣经中的九王大战)(7)

撒冷主教祝福亚伯拉罕

这个故事读起来十分奇怪,很多人认为这个撒冷城就是后来的耶路撒冷。但是我们看,亚伯兰已经接受了对唯一真神的信仰,如果他也能接受这个主教的祝福的话,那么这个主教跟他信的是同一种宗教,也信耶和华上帝?然后亚伯兰向主教奉献了十分之一的财物,怎么看怎么像后来的什一稅。

撒冷王的主教当然不信耶和华,在后来约书亚率领的希伯来大军来到迦南之后,撒冷这样的城市抵抗了希伯来人很长时间,一直到大卫王时代才被彻底征服。说这个时候的撒冷人信仰耶和华,当然是后来的耶路撒冷人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而加进去了。而雅典人为了抬高自己,也篡改过荷马史诗,在远征特洛伊的军队当中加上了雅典军队的名号。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果真的发生过当地主教给亚伯兰祝福的行为,而亚伯兰也接受了这种祝福,那么亚伯兰必定不是一个只信仰耶和华的一神教徒,而是一个多神教徒。很多研究者都指出,摆设祭坛,神树崇拜,以及在后面将会发生的拿人献祭这种事情,都是迦南本地宗教的特征,如果亚伯兰是个多神教徒,这些违背犹太教教义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亚伯兰是走到哪里就信哪里的神。而圣经当中如实的再现这些不符合犹太教教义的事情,也说明有关先祖的一些故事,虽然经过改编,却能够真实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

文史君说:

圣经对中东的国际局势的描绘和对游牧民作战方式的描述其实都十分准确,作为犹太人和中东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圣经有时候是很准确的。然而,撒冷城主教的出现就完全是后人篡改的内容了,而且篡改的比较拙劣。圣经就是这样一部有趣的著作,既有后人处于宗教目的的篡改,又保存了古代历史的珍贵记忆。

参考文献:

[德]维尔纳・克勒尔 :《圣经:一部历史》,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冯象:《创世记:传说与译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何新:《诸神的起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英]凯伦• 阿姆斯特朗:《神的历史》,海南出版社2013年版

[美]约翰•布莱特:《旧约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美] 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古罗马] 约瑟夫斯:《犹太古史》,基督教天人社1996年版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