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家用电脑可以说已经在中国普及,回顾20年前的1997年,那时大部分80后还在上小学或中学。电脑在那个时候还叫“微机”。是个稀罕物,精密的贵重物品,只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里的中学才开通有“微机课”。

计算机硬件发展历程(我的电脑我的团)(1)

尽管1997年国内推出了163网和169网,让普通用户就可以从电信局申请到上网帐号。但是那时买得起电脑的家庭并不多,小编记得那时一台586价格约一万元左右。要知道那时候大多数人的月工资才多少,买一台电脑几乎要一年的工资。时候上网费好像是网费0.2元每分钟 电话费,如果一天上网十几分钟,一个月差不多就要一两百块的网费。

计算机硬件发展历程(我的电脑我的团)(2)

所以,那时候大多数学生唯一接触电脑的机会就是学校和网吧,当然,那时候的网吧并不多,上网费用也很贵。二十年前,在内地网吧上网的价格基本是每小时10元左右。十几年前,开网吧绝对是一本万利的赚钱买卖。这个价格对当时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是消费不起的,所以,只能在“微机课”上的45分钟,抓紧时间学电脑,但那时很多学校的微机课只能学简单的电脑操作,并不能上网。系统就是大家记忆里的Windows95/98/2000之类的。能玩的游戏也就只有扫雷、蜘蛛纸牌......

大约到2001年左右,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价格也从90年代末的10块钱一小时降到了5块钱左右一小时甚至更便宜。转折发生在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某网吧出事,后经调查,这场震惊全国的惨剧与网吧老板违规经营,开放“包夜”此事一出,全国范围内开始整治网吧。2007年年初,文化部等14部委联合颁布了各地不得审批新网吧的通知,网吧牌照审批再次冰封。

在此间的10年左右,中国迅速被互联网浪潮卷席。电脑的价格也从当年的上万块降到了几千块,但是电脑硬件配置提高了的却是90年代的几十倍。

不少电脑发烧友对电脑硬件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高,I7的CUP、8G内存、GTX独显、固态硬盘,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