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5月中旬,由科维集团承建的宛沿河河道及沿河景观新建工程正式开工。新建的河道北起中吴大道,沿新建观湖路向南连通至宋剑湖,全长约0.82公里。建成后,宛沿河将由原来的0.88公里延长为1.7公里,连接大运河与宋剑湖。

宛沿河不断蜿蜒向前,见证着城市更新发展。从水环境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到产业园区更新,常州经开区正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昔日“臭水沟”变身今日“生态河”

阳光洒向湖面,微风轻拂树梢。位于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的宛沿河碧波荡漾,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驳岸上的绿化与水中的生态浮岛给宛沿河内外缀满了绿色。

河道一侧与运河景观公园相连,每天晚饭后,许多附近的居民都会沿着公园内步道散步,欣赏河岸风景。“现在这水变得清澈了,不像5年前一股臭味,现在臭味消失了,来公园逛的人也变多了。”望着眼前静静流淌的碧水,家住湖港名居的曹新莲十分感慨。

常州南运河河道简介(常州经开昔日臭水沟)(1)

改造后的宛沿河水清景美

由于工业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原先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较为薄弱,常州经开区水体黑臭现象较为集中和突出。2016年,经开区共排查出黑臭河道52条,接近河道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了重现碧波荡漾的江南水乡风貌,让水生态文明更好地造福百姓,常州经开区成立后累计投入32亿元,打响黑臭水体歼灭战,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宛沿河就是经开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戚墅堰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刘勋告诉记者,原宛沿河河道为断头浜,水体日常不流动,沿线坐落着圩墩公园和3个居民小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宛沿河曾饱受“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污水入河水质不达标、河底污泥淤积严重”之苦。

2020年,总投资300万元的宛沿河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完工,通过对河道进行局部河道清淤,增设安装曝气增氧、水面喷泉,布置生态浮岛等措施,宛沿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受此影响,运河戚墅堰街道段2.5公里的水质也得到极大提升。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2020年底,经开区实现52条黑臭河道“清零”。2021年,常州经开区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100%,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提前实现增Ⅲ目标,取得历史性突破。

漫步“新河道”提升居民“幸福感”

宛沿河河道及沿河景观新建工程是区级重点项目,也是遥观镇中吴大道片区核心改造的重要环节。

中吴大道片区改造地块规划面积约654亩,规划道路有观湖路、轻纺路、东庄路等三条市政道路及宛沿河水利景观河道。新建宛沿河河道治理范围有40米,含河道底宽10米、右岸宽10米、左岸宽20米。包括河道驳岸工程、连接路及引水泵站工程、顶管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通过新建宛沿河水流控制设施,可以实现“联合防洪,分片、分级排涝”;同时新建的提水泵站将使河水“活”起来,进一步改善片区水环境。

常州南运河河道简介(常州经开昔日臭水沟)(2)

宛沿河新建工程施工现场

“在新建河道的同时,周边污水管网也进行了重建。”遥观镇建设局局长王雪峰指着规划图向记者介绍道。新建河道的两边规划有一座有近2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一所公办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和一所公办小学,约200亩的居住区。这些地方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都将通过新建管道,输送到中吴大道污水管网集中处理。

常州经开区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交通畅行项目,将观湖路、轻纺路、东庄路列入其中。观湖路与宛沿河相依相伴,已经基本建成,即将通车。通过道路和水系的沟通整治,可以有效提升遥观镇宋剑湖湿地公园的乃至整个中吴大道片区的水环境及交通体系,提升周边居民居住的舒适度。

河流“含绿量”提高发展“含金量”

解决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如何让宛沿河碧水长流,还要在岸上“找答案”。

常州南运河河道简介(常州经开昔日臭水沟)(3)

晨曦里的宋剑湖

新建宛沿河河道的终点,就是宋剑湖,项目建成之后将健全区域河网水系,保证宛沿河、宋剑湖水系连通,共同构成城市“绿肺”。

2017年至2021年,宋剑湖生态湿地改造提升一期、二期、三期整治工程如期完成,从搬迁“散乱污”企业到整治清理“厂中厂”,从河道清淤、环境绿化到修建步道、举办马拉松,宋剑湖实现步步见绿、转角见景。

在这里,园区的“含绿量”正提升着发展的“含金量”。

在遥观镇前杨工业园,集中式工业废水预处理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通过政府参与、多元投资建设生态“绿岛”,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企业污水,实现“共享治污”。“工业园附近工业废水点源多、水量小、水质复杂、浓度高,而工业园内外的中小企业又面临处置污染物资金不足、转移不及时、处置不规范等难题,生态‘绿岛’可有效解决矛盾,为中小企业治污开辟‘绿色通道’。”项目负责人高培说。

日前,常州经开区遥观镇中吴大道片区151亩空地上正进行围挡施工。该地块原有12家企业,亩均税收2.68万元;到今年底,一座总投资20亿元的创新智慧港将拔地而起,预计亩均税收40万元。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沿着这条宛沿河行走,常州经开区正收获着“生态红利”。(张舒逸 周银 尹嘉艺 杨可心)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