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看客们好,这里是青史小圈,欢迎您的阅读!

若说起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个个都有着曲折的经历。而且每个人都跟政治有关,甚至还都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毕竟历史的记载也大都是关于政治的记载,所以这一点也没什么好说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也在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上占有一席之位。

她是唐玄宗的宠妃,被称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身材丰满,肤如凝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是这么形容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可见其美貌如斯。

自古红颜多薄命,公元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杨贵妃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至蜀中,最终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至此香消玉殒。《长恨歌》中所记载的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1)

杨家有女善歌舞(图为网络截图)

观杨贵妃一生多舛的经历,你可能会以为她是一个平民家的女子,无权无势才被上位者辗转于股掌之间。但其实细查杨贵妃的身世,还会发现,她的出身也不算太差,甚至还可以称为“宦门世家”。

她的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可以说是国之重臣了。奈何在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相当于现在的户籍科科长。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跟随父亲在蜀州度过的。自古蜀中多美女,这句话果然不假。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2)

新婚的李瑁和杨玉环(图为网络截图)

然而好景不长,总会有一个世事无常。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父亲去世,古代这种官家氏族对宗族的观念特别看重,所以杨玉环就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她天生丽质,又加上良好的教育环境,精通音律,擅长歌舞,让她举手投足都是一番大家闺秀的姿态。

当时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作为洛阳上流社会的贵女,自然也有参加皇室婚礼的资格。就是这个契机,让咸宜公主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这姐弟两人的母亲是在唐玄宗面前最得宠的武惠妃,后期杨玉环被迫进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武惠妃的去世。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3)

太真道姑(图为网络截图)

再说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自然是毫无顾忌的让他的母亲武惠妃帮忙求娶。武惠妃打听过杨玉环的身世之后,发现这女子也出身在官宦世家,配她儿子李瑁虽然差强人意,但也算可以了,于是就去求唐玄宗给两人赐婚了。

毕竟武惠妃是很得宠的,再者唐玄宗也没见过这个官家女子,爱妃的要求哪有不答应之礼。自然是大方的答应了。于是杨家女子玉环,就成了长安城里寿王李瑁的妻子寿王妃。婚后的两人也是如胶似漆,恩爱非常。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4)

进入宫廷杨贵妃(图为网络截图)

但是这段时光只持续了短短的五年的时间,五年后武惠妃身亡。唐玄宗一下子失去了自己的宠妃,心里得不到慰藉。这个时候已经步入晚年的唐玄宗早就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宏图伟志,终日被小人懵逼,沉迷美色,犬色声马。听到有人说杨玉环:

“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不顾她是自己的亲儿子李瑁的妻子,就把杨玉环召进了宫中。一面见之,果然惊为天人。为了给自己的私欲盖上一层遮羞布,以为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可能是为了那微不足道的父子情份,又将韦昭训的女儿韦氏赐给李瑁,封为寿王妃。之后才将杨贵妃接入宫中直接封为贵妃。

  • 杨妃得宠,奢靡成风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5)

贵妃上马图(图为网络截图)

唐玄宗对于费尽心思得到的美人儿,自然是格外宠爱,更何况杨贵妃本就长了一张惊为天人的容貌。这样的女子无论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冷落。唐玄宗晚年又是特别看重美色之人。对杨贵妃那真的掏心掏肺的好,果不其然,一个鼎盛时期的大唐,到他这里就成了衰败的开始。

自古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这厢被封为贵妃在唐玄宗这里备受宠爱,另一边唐玄宗还犹自觉得不能将美人儿封为皇后,实在是委屈了美人儿。思来想去,既然不能继续加封美人儿,那不容就惠及美人儿的娘家,给杨家加官进爵吧。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6)

杨贵妃与唐玄宗(图为网络截图)

于是将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除此之外杨贵妃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都被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甚至可以操纵朝政。这也被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记载: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不仅如此,唐玄宗为了向全天下彰显他对杨贵妃的宠爱,在游幸华清池的时候:

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7)

李玉刚《贵妃醉酒》(图为网络截图)

杜甫的《丽人行》中记载:“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纵观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这种宠爱,比之李氏子孙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这还害怕杨贵妃会离开他呢,美人儿离开一会儿就想的不行。对比之下: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所耗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不算什么了。谁让人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呢。

  • 下落成谜,死因不详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8)

安史之乱(图为网络截图)

杨氏一族崛起于唐玄宗晚年时期,这个时机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说好事因为这个时期的唐玄宗沉迷美色,有特别好糊弄,不需要有大才,但凡有点小机灵,都能博得唐玄宗的喜爱。所以杨氏一族崛起的就特别快。

但是危机也多,杨氏看到了唐玄宗晚年的缺点,能够对其投其所好,别人自然也可以。比如宰相李林甫就是“口蜜腹剑”之人。专权十九年,导致纲纪紊乱,助成安史之乱。也间接导致了杨贵妃之死,杨家覆灭。

八阵图杨贵妃下场(羞花之貌杨贵妃)(9)

马嵬坡身死(图为网络截图)

安史之乱不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李林甫和杨国忠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少,不然怎么最后杨国忠也死于马嵬坡了呢?作为依靠裙带关系而起势的人,没多大能耐就别揽那么多权利,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死在马嵬坡也算是罪有应得。

倒是杨贵妃在马嵬坡的死有点冤屈,唐玄宗识人不清跟她有什么关系,不过也确实杨国忠是她的族兄,没她杨国忠不会起势这么快就是了。

她的死因倒是好解释,不过是看不惯她的人多了,一朝有了机会,自然就想弄死她。既然能享受荣华富贵带给她的荣誉,自然也要承受这富贵破灭时,所带来的危机。

不管怎么说,这拥有羞花之貌的美人儿,终究是在马嵬坡香消玉殒了。

君不见世上再无杨玉环,贵妃醉酒永流传。

今天关于杨玉环的故事就说到这里。

这里是青史小圈,觉得不错可以关注我。谢谢您的阅读!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丽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