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共享际创始人董事长、鸿坤集团高级合伙人、万科集团外部合伙人毛大庆
优客工场创办以来,我们改造了200多处房子,为将近15万人提供了工作场地,也服务了近10000家各种各样的公司。我会经常性地追问:自己的个人追求到底是什么,企业的追求又应该是什么。最近,联想到由《经济观察报》在前段时间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年会,我心里隐隐有了答案。
什么才是受尊敬的企业?按照经济观察报发表的社论,“一家受到尊敬的公司,理所应当为股东创造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他应该向我们展示商业的美好,让我们确信商业在促进人类生活与文明进步过程中扮演的积极角色。或者说,它本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部分。”
我的理解是,“受尊敬的企业”具备两大企业因子:一个是硬实力,即是否盈利,是否为股东创造物质财富,是否按时缴纳税务,是否带来足够多的就业岗位,是否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等;另一个是软实力,即是否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是否善待员工,是否承担社会责任等,简单来说,就是“是否对别人、对社会有点用”。这类企业既秉持明确的义利观和价值观,又肩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商业模式理应实现盈利、影响他人、让员工也很幸福。这也正是我在创办优客工场初期给自己创业设置的目标准线。
以历届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年会为参考对象,尽管入围和获奖企业只是庞大企业群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本质上来说,还是能够体现出中国企业的一些共性品质。
首先,是理想。
纵观17年来的入选企业,无不散发着浓烈的“理想主义”,最典型的例子是入选过10届“最受尊敬企业”的海尔。创始人张瑞敏40年前大声宣告的理想,在今天听来仍振聋发聩——“我们打出‘海尔·中国造’的概念,就是与‘德国造’‘美国造’比高低,就是不服气,就是要长‘中国造’的志气。”
今年5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依旧保持着这份热气腾腾的雄心壮志,并表示“创品牌是非常艰巨的事情,为了创中国的世界品牌,我们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如果要真正创造一个中国的世界名牌,第一,要坚定信心;第二,我们必须要超越现有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新的管理模式。”
理想若不能“美梦成真”,就只能叫做空想。海尔显然不是空想,从集体小厂到中国家电第一厂家,从中国名牌到世界名牌,真正了做到那句“有一天,当你无论走到全世界哪个地方,人们都会说:海尔,我知道,这是一个著名的品牌。”
我们的理想也并不复杂——通过开放、自由、连接来助力新新人类的信仰和追求。优客工场从2015年3月的一张桌子开始,以“开放、包容、自由”为导向,为所有入驻者打造一个“自由、分享”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为他们赋能,使他们创造新的能量价值,成为中国创造力阶层和创新企业的陪跑者。同样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优客工场本身也正在被运营成为“无边际”的,自由开放的空间和商业生态。
第二,是责任。
“阿里带动就业”,一直被称为“马云的口号”,也一直饱受争议。在我看来,单单是带动就业这块,阿里和马云有绝对的话语权,根本无需争议。
年初,阿里公布了年度纳税、创造就业等成绩:2017年,阿里纳税366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超1亿元,带动生态上下游纳税超过29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直接间接创造3300万就业岗位;带动四分之一中国人参与公益。试问,谁能说一个带动四分之一中国人参与公益、创造3300万就业岗位的企业,不值得尊敬?我认为,阿里到2036年为全世界解决1亿人的就业机会,不是没有可能。
与带动就业相比,阿里更为人称赞的还是公益,“要争‘首负’不争‘首富’、必须对用户和社会负责”的价值观在各项业务板块都有所体现,行走捐步、能量种树,这种负责任的把社会资源用好、为社会谋福利的企业经营理念令我敬佩,也让我感同身受。
我和俞敏洪联手打造的“优客讲堂”,便是奔着带动就业去的。这个业务是要发挥优客工场在创新领域的经验积累,激活汇集在平台上的近十万名高质量初创企业创业者的资源优势,探索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的双向互哺机制,助力打造高校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和就业服务体系。
我们的入驻企业也同样在用企业力量诠释自身对责任的理解。比如,作为优客工场第一批入驻会员之一的黑土麦田,这个全国性公益组织,针对农村的痛点,精准地帮助全国的农村公共服务者和创业者们更高效地干事、创业、成长,助力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前段时间,入驻优客工场的另一家企业字节跳动,其扶贫团队还联合“黑土麦田公益”,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了阶段性的扶贫活动。
第三,是创新。
众所周知,尽管“创新”一词在华为的“管理词典”并中不多见,在任正非20多年来的上百次讲话、文章和华为的文件中更是甚少被提及。但外界对华为的评价中,“创新精神”最负盛名。
某欧洲通信制造商的高管曾经总结:过去20多年全球通信行业的最大事件就是华为的意外崛起,华为以价格和技术的破坏性创新彻底颠覆了通信产业的传统格局,从而让世界绝大多数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低价优质的信息服务。
华为的价格和技术之所以能实现破坏性创新,根源在于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截至2017年底,华为全球员工总数约18万人,他们服务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研发员工约8万人,占比约45%,是全球各类组织中研发人数最多的公司。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什么事情都可以打折扣,除了研发。一位华为主管研发的负责人甚至说过,“研发的10%投不下去是要被砍头的”。
我认识的人中,和华为一样重视研发的企业,是一家餐饮企业,叫小恒水饺。从2010年底项目启动起,小恒水饺整个团队基本尝遍全国的饺子馆,然后去对比研发了4年时间,最后才推出他们觉得是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中国人民认可甚至将来外国人民也认可的饺子。它的创始人是一个只有中学学历的创业者,他的人生目标是要做天下最好吃的水饺,让饺子走向千家万户,现在3年过去,他把小恒水饺做成中国最大的饺子连锁品牌之一。因此,我从心底觉得,让吃饺子成为一件时尚的事情,和以价格、技术颠覆通信产业传统格局在本质上都属于同种范畴:用专注和创新将想象力落地,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前面提到的字节跳动,在11月已正式启动“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将以抖音为主要平台,助力更多贫困地区文旅扶贫。这也是一种创新,以宽带提速降费和大屏手机的普及为前提,在短视频时代用短视频的方式为贫困地区推广自身文旅产业,让更多贫困地区,因为信息流动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美丽的地方,被世界看到。
这些企业敢想敢做敢为人先,并用以肉眼可见的加速度,影响社会风貌、进程、生活方式。他们在构建自身商业蓝图时,顺带构成当下创新中国的整体局面,他们能耐常人不能耐之寂寞,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所以他们能影响世界、影响未来。
最后,共享方能共生。
某种意义上,始建于1903年的青岛啤酒,是我国“共享经济”的鼻祖——在看到自己所拥有的资产(品牌优势)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规模小、产量少)后,它走上企业并购、低成本扩张之路。事实证明,“合理配置不完美”是行得通的,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可行性的标准之一,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和谐发展。审时度势的共享优势、共摊风险,令青岛啤酒在历经日本袭击、重建改为国营走过百年岁月后,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的很多角落,共赢共生。
斯科特·麦克凯恩在《商业秀: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一书里追问,你的企业到底在生产产品,还是在生产生活方式?你是在销售物质提供服务,还是在销售氛围和提供情感体验?如果企业家思考这些问题,并且看到那些真正成功企业的经验,那么就不得不正视:在这个体验经济的时代,是感情在推动商机。
共享经济的走红,就是基于渠道变得无边界的消费升级时代同期的“体验经济”——为了更好的情感体验,我们联动起来,寻找实力相当的品牌间契合点,或创造新的产品并进行流动,即典型的增量共享;或盘活存量资产,共享办公很多项目就是对存量资产的盘活,对废弃空间的改造利用并让其焕发生机。
我认为,那些致力于提升用户消费体验的企业,他们懂得跨界合作的威力,利于跟紧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每一个节拍,他们尊敬用户、尊敬市场、尊敬时代,故而反过来被用户、市场、时代尊敬。还是那句话,我相信未来的共享经济会逐步在存量资源上做文章,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模式也将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最终达到共生共赢。
前年,我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不要去笑话和嘲笑任何一个企业家,因为他们是企业家,你未必能当企业家。一路走来,优客工场不再是当初的初创团队,我们所有人没有一分钟是停在舒适区的,我们一直有意识地去尝试一些打破性与重建性的工作。
我坚信,任何企业的任何团队,只要坚持共同努力做事,共同做正确的事,为时代做重要的事,尊重人、尊重市场、尊重时代,把奋斗精神发扬到极致,定会成长为被大众、市场、时代共同尊敬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