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的第一个印象是,上海居然不限摩。广州的限摩,我以为是学习其他大城市的经验,但比广州更繁华的上海,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随处可见,在这个沉浸小资情调的大都市,市民化生活化的气息随处可见。

张爱玲与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1)

随处可见的电单车

我住的旅馆位置很好,去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都可以步行。我首先去的是南京路。在广州长大的我,对繁华已是耳濡目染,但上海步行街的延绵不断,还是让我惊叹。走出了一栋,还有一荏,仿佛没有尽头,承载着人们巨大的物质欲望。

城隍庙只是一个小庙,比广州的新城隍庙大一点,但它的周围,鳞次栉比地充斥了很多跟城隍庙风格类似的建筑,里面却是卖金卖银卖手信礼品。虽然都是人为景观,但却令我开了眼界,在广州的所见令我惯性巨大,在我的观念中,这种风格的建筑,只会是人居场所或者是古迹,不可能是商业场所。

张爱玲与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2)

城隍庙一带

外滩我去了两次,晚上和早上各一次。人们说外滩是晚上漂亮。我晚上去了,风很大,每一栋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都模糊迷离,给我更多的感觉是夜色,而不是建筑。我白天去外滩,感觉建筑更加漂亮,因为可以看到很多细节之处,而细节则是彰显万国建筑特色的地方。这些由石头砌成的建筑,显得异常坚固,仿佛任它沧海桑田,一直就这样屹立不倒。

张爱玲与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3)

外滩夜色

从十点开始,外滩的旅行团就多了起来。我的自由散漫,与他们的团队聒噪对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跟团。自由行要求对每一细节都充分了解,要求做好准备功夫,而跟团则不会在这方面下心思。我在上海逛了一天,感觉对这城市已经很熟悉,我会去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一个人的旅程,有更多的时间空白去体悟,而若跟团,则留下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苍白联系。

张爱玲与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4)

白天的外滩

在上海旅游当时的感觉很平淡,但离开上海,将之后旅游的城市与之对比,上海的韵味便慢慢散发出来。如一个优雅的女人,韵味经年而见求。上海,是一个值得回味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