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分享《道德经》第十七章1

老子这句话讲了作为国家统治者的四个层次。

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在最好的统治者治理下,老百姓意识不到这个人的存在。比如圣明的君主统治期间,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似乎皇帝的存在无可无不可。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来说,最高明的领导总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公司井井有条蒸蒸日上,普通员工只知道有老板这个人甚至连样子都没有见过。

能做到这种水平的管理者,莫不是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所以老子不惜用“太上”这样至高无上的称呼。当然,这个境界咱不懂,高山仰止啊。

其次,亲而誉之;

第二流的统治者使人亲近并满口赞誉,充满人格魅力,而且始终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企业界最有名的就是稻盛和夫,老人家现在已经89岁高龄,数十年的埋头苦干造就如今光芒万丈的形象。没得说,活着的范本,其实我还是喜欢这种看得到的榜样。

其次,畏之。

那么第三流的统治者呢?严刑酷法使人民畏惧。用各种严苛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镇压,使百姓敢怒不敢言。历史上最有名的最有争议的皇帝就是秦始皇了,虽然为中国的统一做出巨大贡献,依然湮灭不了他的暴政对老百姓的无情践踏。所以他只能算第三流的统治者。不过既然能做出焚书坑儒的事毕竟读书也不多,肯定是没有看过道德经了。看来读书不但能改变个人命运,也能改变国家运势啊。

其次,侮之。

这就是第四流的统治者了,被老百姓辱骂斥责甚至推翻。唉,混的这么惨。几乎每个朝代的末代皇帝不都是如此吗?饿死的,吊死的,毒死的,烧死的,各种花式死法。所以严格来说,第四流就是末流了。

以上是老子对古代统治者的四种划分,对应到现代,体制内的大小领导,企业管理者,家长,校长等等都可以一一对应,对号入座,看看你是几流人才。

法乎其上取乎其中(太上不知有之其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