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禹划九州、铸九鼎的故事流传而来,鼎就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的象征和国家存亡的标志,于是,在钟灵敏秀的东周王城洛阳,就有了秦武王举鼎的故事,那么秦武王为什么不辞辛劳的跨越千山万水去洛阳举鼎呢?

秦武王举鼎的原因(有力好戏的秦武王)(1)

一言九鼎

秦武王其人其事

秦武王,生于公元前329年,卒于公元前307年,姓嬴,名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期间为秦国国君,在位时间仅三年。据史书记载,秦武王嬴荡长得挺拔如松,体格魁梧,满身的英雄气概,而且肌肉发达,其平生最大的优点就是力大无穷,所以他从小就喜欢跟人争斗比力,并且从未有过败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因此当时的秦国涌现了很多著名的大力士,比如任鄙、乌获、孟贲等等,他们因拥有和秦武王同样的特质和兴趣,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嬴荡的重视。因为秦武王天生神力,比那些普通帝王就有了更大的野心和梦想,所以其即位之初就想问鼎中原荡平天下成为战国霸主。

秦武王举鼎的原因(有力好戏的秦武王)(2)

秦武王举鼎


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秉承问鼎中原的远大志向,秦武王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举鼎之路,因为当时天下九鼎是在东周的国都洛阳,这里不但距离秦国有千里之遥,而且中间隔着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而秦武王想要践行自己年少的梦想就必须长途跋涉,过函谷、占宜阳、打通去往东周洛阳的道路,于是秦武王整军备战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攻破韩国的宜阳,而后带领秦国军队‘车通三川’、‘直抵周室’终于窥到了九鼎的真面目。为了在周天子和天下诸侯面前展现大秦帝国的国威,秦武王就当着周王室的面把自己梦寐以求的“天下九鼎”给举了起来,但因不小心失手,铜鼎滑落,秦武王绝膑而亡,为年少的英雄梦付诸了生命的代价。

东周王城举鼎

鼎,乃国之重器,自大禹划九州、铸九鼎建立夏王朝以后,鼎就成了天下政权的象征。商代沿袭夏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九鼎,鼎代表其国家王权。西周初年,周公营洛邑时,奉成王之命,遂将天下九鼎置于洛阳,周成王亲自主持祭奠大礼,这时候九鼎就是名副其实的传国宝器。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的统治日益式微,而诸侯的势力日渐强大,于是藏在周代明堂里面的天下九鼎,就成了诸侯争霸、问鼎中原的借口。所以,秦武王上任不久便不远千里的来到东周的国都洛阳,只因这里是周天子的统治中心和天下王权的所在,周室虽微然亦为王权正统,所以一心耀武扬威的秦武王,却急于在周天子面前炫耀大秦的实力,秦武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特别想以一人之力举起九鼎震慑天下、雄霸诸侯。

秦武王举鼎的原因(有力好戏的秦武王)(3)

秦武王举鼎

史书记载,这时候最先举鼎的是秦武王的大力士孟贲,他费了很大劲瞪着眼珠子总算勉强把鼎抱起来,但尝试了好几次都无法举起。秦武王看不过,急切的走上前去,抓住鼎腿猛地就举起来了,在众人高呼“大王威武”声中,秦武王兴气更盛,于是举着鼎想要绕几圈秀给大家看,却扛不住鼎的沉重,遂双目流血力竭鼎落,不幸被砸断了髌骨,当天夜里就去世了,或许正如前人所言的“王道不可亵渎”,秦武王终究是死在了自己的冲动和欲望里,壮丽的诗篇没有写就,王道霸业的梦想也半途而废。

秦武王为什么举鼎

秦武王举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秦武王举鼎的原因(有力好戏的秦武王)(4)

秦武王


  1. 他天生神力,无论是在当世诸侯还是天下豪杰,他的力量都是无可比拟的佼佼者,因为当时没有举行全国力量争霸赛之类的活动,所以只有通过举天下九鼎才能炫耀自己的绝对实力;据史书记载,九鼎自建成之日起,还从来没有人为能力举起来的记录,所以秦武王如果能够靠个人力量举起九鼎,那绝对是刷新历史、超越古人的第一勇者。
  2. 鼎是国之重器,代表着周王室的政权,自夏代以来,但凡朝代更迭鼎都被当作传国神器一般传承和祭奠,俗话说得九鼎者得天下,这样的立国神器在各诸侯国,都是有着怦然心动的历史回响的,在雄心壮志的秦武王眼里,无疑得到鼎就是一统天下的政治筹码和前提资本;而此时此刻的大秦帝国,经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和商鞅变法的激励促进,政治经济军事势力都突飞猛进,急于在天下诸侯国面前彰显国威,所以举鼎就有了很浓厚的政治意味。
  3. 出生于帝王世家,嬴荡从小就有雄心壮志,渴望创造盖世奇功;而与此同时,嬴荡的武艺卓绝,在秦国内外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所以与生俱来的自豪感时刻激励着他去追寻梦想。嬴荡曾询问老师:“九鼎有多重?”“我能举起与否?”一句话惊呆授业恩师,谁曾想到这个未来大秦帝国的继承人竟然拥有这么远大的理想,真是震煞老师,于是老师就给少年嬴荡普及了鼎的故事:九鼎又称九龙神鼎,重千斤,乃大禹建立夏朝后,用天下九牧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一直相传至此。既然是这么重要的神器,那贵为秦王的嬴荡,是一定要拥有。
  4. 秦武王擅武、年轻有为,所以有些狂放任性,在他执掌秦国期间总体上未免有些重武轻文;而自古以来,武夫多鲁莽,容易借一时之气逞匹夫之勇,这时候秦国上下的文臣就容易遭到君主的冷遇或轻薄,著名的谋士张仪就是这样被赶出秦国的(张仪害怕秦武王杀他,遂出计谋离开秦国远赴魏国,进而离间齐、魏,让秦军借助齐、魏混战之际攻打韩国,挺近三川,兵临周都洛阳,而后问鼎天下),秦武王一心想要雄霸天下,所以从内心深处特别渴望去东周洛阳举鼎,于是种种原因就促进了秦武王举鼎事情的发生,不料秦武王因鼎而死,一统天下的梦想也暂时中断,历史的接力棒只能转交给后人了。

秦武王举鼎的原因(有力好戏的秦武王)(5)

秦武王问鼎

秦武王举鼎绝非偶然,也不是人们所说的心理膨胀走向“自杀”之路这么简单,而是一场蓄谋已久意欲震天子、摄诸侯、逐步扩大东方领土、进而一统天下的王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