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郑州都市圈未来前景(城市24小时郑州都市圈变大)(1)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082883

#关注

纳入洛阳,郑州都市圈由“1 4”拓展为“1 8”

12月2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 4”拓展为“1 8”,新纳入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四城市。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扩容后的“1 8”郑州都市圈规模体量大幅提升,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面向国际竞争、支撑中部崛起的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

发布会还透露,将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是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区枢纽作用,共同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一副”是推动洛阳副中心城市和济源深度融合发展,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块强支撑;“一带”是落实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国家战略,以郑开科创走廊为主轴、郑新和郑焦方向为重要分支,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城镇和产业密集发展带;“多点”主要是指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等新兴增长中心,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空间格局。

到2025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GDP力争达到2万亿元,郑州都市圈GDP力争达到6万亿元,郑汴许核心引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有效发挥,成为支撑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解读:郑州都市圈此次扩容,是一次“重塑性调整”。

2016年年底,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2019年,《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出炉,勾勒出郑州都市圈的基本框架。

不过,近期召开的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拓展郑州都市圈发展空间”的关键性调整,明确提出“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并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最新的发布会,则进一步明确将洛阳纳入郑州都市圈。

为什么郑州都市圈要扩容?

从都市圈范围来看,扩容前,郑州都市圈总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而同处中部的武汉都市圈面积达5.78万平方公里,长株潭都市圈也有2.8万平方公里。再看经济规模,2019年,郑州都市圈2019年GDP为1.8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33%,长株潭为42%,武汉更高达60.7%。

今年11月,河南省委常委会会议指出,要把郑州都市圈放在国内主要都市圈来定位、来审视、来谋划,全面提升规模体量,打造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强劲动力源。作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一极,郑州都市圈扩容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河南的考虑显然还不止于此。

郑州都市圈未来前景(城市24小时郑州都市圈变大)(2)

图片来源:《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的对策研究》

今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郑州都市圈正式将洛阳纳入,势必加速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并进一步为联动西安奠定基础,培育一个能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有更大影响力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空间。

#动向

江苏第六座开通地铁的城市来了

12月28日,宁句城际(即南京地铁S6号线)正式通车,这是江苏首条跨市域的轨道交通线路,连接南京与镇江句容。这也让镇江(句容)成为继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之后,第六座开通地铁的城市。

接下来,跨市乃至跨省轨道交通,将成为南京都市圈“标配”:南京到安徽马鞍山的宁马城际、南京到安徽滁州的宁滁城际、南京到扬州的宁扬城际,按计划也将于年底开工建设。

西十高铁陕西段开工建设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陕西段27日正式开工。项目建设工期4.5年,预计于2026年竣工通车。此前,“西十高铁”湖北段已开建。全线建成通车后,西安和武汉可实现2小时快速通达,西安至十堰实现1小时内到达。

北京国际商事法庭正式成立

央视新闻消息,北京国际商事法庭28日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二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

201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分别在深圳市、西安市揭牌,开始正式办公。2020年11月,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正式办公,是我国在地方法院设立的首个国际商事法庭。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28日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工信部网站28日消息,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正式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声音

河南日报:我们的省科学院在哪里,有多少人能一口说出来?

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此前一天,《河南日报》头版刊发名为《高峰起中原》的文章,直指创新对于河南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章表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创新人才。

“看看成都,比比郑州,我们的省科学院在哪里,有多少人能一口说出来?”

“看看吉林,比比河南,除了少数几张牌,我们手里又有多少真正叫响全国、闪耀世界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让高端人才‘近者悦、远者来’,河南的磁力够不够强,魄力够不够大?”

文章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场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成不了创新高地,就会沦为发展洼地。变得优秀最好的时间是昨天,其次是现在,但绝不是明天。“入局而不是出局,唯有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生路、走出一条新路。”

#放榜

最新“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前三

12月28日,第13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发布。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团队编制,首期于2009年发布,其后每年发布一次。根据最新研究,国内31个金融中心排名格局趋稳。第13期CFCI综合竞争力十强榜单成员与上期一致,个别城市小幅变动位次,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天津和武汉跻身本期国内金融中心十强。

其他区域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郑州、苏州、西安、长沙、大连、青岛、济南、宁波、福州、厦门、合肥、沈阳、南宁、无锡、昆明、南昌、石家庄、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温州。

金融中心的资源集聚效应更加突出。截至2020年底,31个金融中心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四分之三。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约占全国总量的74%,保险业机构总资产占全国的90%,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占全国的96%,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的89%。

#数读

国际论文被引次数,中国在四个领域排名世界第一

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7日在北京发布《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上升2位。按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4个领域排在世界第1位,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计算机科学领域。

同时,为了引导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从关注论文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和影响转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2016年开始统计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产出卓越科技论文共计46.38万篇,比2019年增加19.8%,其中卓越国际科技论文21.60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24.78万篇。卓越论文数量最多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化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生物学。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