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明年夏天你就将升入高一了,最近我和你爸爸做了一个决定:我们想送你出国读大学。

你听到我们这个决定,似乎有些抵触,问我,为什么要出国?

——“如果是为了锻炼我,在国内也可以学会如何租房、组装家具、做饭、处理银行水电煤气网络账单、学驾车呀,为什么非得去国外呢?”

确实,随着留学市场化和物质化,加上国内留学生的低龄化和土豪化, “留学”这个本该象征着学术、名校、自由、远方等等美好的词汇,已被拉下神坛,甚至不少人调侃留学只是混个文凭、烧人民币的游戏。

留学生本身也很辛苦:父母为了他们花费了高昂的费用,背负着压力远隔重洋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忍受孤独和文化差异,拿了文凭回国也未必就能找到比国内的同学更好的工作。

纵使妈妈都了解这些,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出国进行学习。

因为妈妈想让你学到两样东西:

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国外的教育,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能大大开拓视野,学会随时头脑风暴,提出有建设性的质疑。现在国内大学也开始鼓励质疑了,但很多学生都是为质疑而质疑,提出的问题自己都并不怀疑,这不过是另一种服从——“服从要你质疑的要求”。

但是你要知道,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拒绝不尊重事实和科学研究是很重要的。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的那个概率,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这是国外大学学术训练的结果,也是经历的结果。

少一点轻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专业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职,门外汉成事的概率其实很小,不要妄断,鲁莽行事。

你终究不会比律师更懂法律,也不会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坏人。

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艺术家、实业家、各种岗位上的人,以及他们努力后的结果,不论成败。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一个全职批评家立过铜像。

2

学会学术独立、人格尊重、理解包容

中国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要深深地和别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被别人评判,每个人都评判别人。

可在西方社会,人是社会功能的一员, 一个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开的。 西方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中国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轻易评判”其他人。

家长送孩子出国是为了什么(家长亲述孩子送你出国)(1)

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响他人,不麻烦他人,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评判别人等等。同时,也不要剽窃他人,因为这意味着你失败的开始。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念书,以后有事业,有家庭,有车有房,这样的生活才是应有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而对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生缺乏包容心,总是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左右儿女的生活。

用一种多数人、集体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对错,这可能也是我们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的一个原因。只求同,不存异,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杀了。

想要活得与众不同的人在国内的压力比国外大多了,要顶住各种世俗压力,在国外,你会发现所谓的怪人太多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没有怪人了。

妈妈也想让你有包容一切的胸襟。

3

留学让你真正感受自己是个中国人

出国在外,你才会觉得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感人,会非常珍惜中国文化中的人情味,觉得中国人有一种忍辱负重如平常、总是要活下去的、令人感动的生命精神,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联系,让你保持着与中国资讯的同步,仍然感知着原来发生在神州大地上的诸多事情与你息息相关。

家长送孩子出国是为了什么(家长亲述孩子送你出国)(2)

你还会是那个心怀自由、但也有着强烈公共关怀,同时爱吃烤鸭和的中国少年。

留学并不会在生活方式上把你从一个东方人变成一个西方人,反而会让你和祖国贴得更近。

4

逆境教育,乐观精神

除了上述讲到的三点,爸爸妈妈送你去留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学会接受挫折

接受挫折不是去接受这个世界的黑暗或者不平等。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己挑战生活。

大多数西方人都是心态良好、充满正能量的人,懂得要竞争,更要有风度的道理。他们有时也会抱怨自己的失礼,或者国家政策,或者他人,但闲茶饭后的话题更多的是如何更地去享受生活,如何从头再来,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

对于这个世界的爱和乐观,永远都是成功的必要基础。这是单纯出国旅游学不到的。

从国内校园跨入西方社会肯定会有种种不适,在校园里和同学相处、与教授探讨、写essay、做项目......在这些过程中都能更好懂得挫折的滋味。工作更不必提了,照样暗流涌动,比较、歧视、排挤、不公哪里都会有。

留学生对西方社会的初次接触,未必总是洋溢着轻松与愉悦的。恰恰相反,欧美国家日益凸显的诸多社会问题更为直观地呈现在留学生眼前。

家长送孩子出国是为了什么(家长亲述孩子送你出国)(3)

但孩子,告诉自己,能在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探求自己的欲望、梦想、无限的可能,这时候面临的逆境一点都不可怕。

留学还会使你体会到,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富与贵不是一回事。它绝不是住别墅、买豪车、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是一种以荣誉、责任、表率、勇气、克制、自律、奉献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幼稚止于成熟,虚荣止于务实。

家长送孩子出国是为了什么(家长亲述孩子送你出国)(4)

留学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每一个人的留学亦是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究竟什么样全凭自己决定。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

不管到哪里,你是什么样,你的社会就是什么样。你什么样,你留的学就是什么样。

有些留学生开着冷气,在光线明亮的屋子里,奋力打着游戏,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人在物质极度繁华、美食极度多样的花花世界,眼睛放光地尖叫着给自己买买买,或是气喘吁吁地忙着搞代购,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忙着认识不同的有趣的人,参加着各种主题的派对和活动,感受着一座城市的精彩,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忙着在图书馆看着不同的资料和书籍,踏着日光出,背着月光回。他们也是在留学。

留学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选择什么,都要付出努力。

家长送孩子出国是为了什么(家长亲述孩子送你出国)(5)

出国,多了见识,多了选项,也许这就是意义本身 。

就好比你看见一座山,你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回头看,甚至会觉得山的这边更好。

翻过山的人会对没有翻过山的人说,山后面不过如此。

但终究还是有很多人从没有翻过这座山。

留过学,你便仿佛获得了感叹“不过如此”的资格。

你知道了,有人自始至终不知道。

你见到了,有很多人却终其一生见不到。

只有尝试过,才知道这段旅程值不值得,只要你努力,它就会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