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元节。

一月十五中元节(三俗合一的中元节)(1)

说起中元节(民间也叫七月半、盂兰盆节),大家可能相对比较陌生,那么这个节日,到底有哪些来历和习俗呢?

一、俗家来源:七月半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七月半祭祖节,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这个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一月十五中元节(三俗合一的中元节)(2)

按《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在《礼记·王制》也写道:“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上面提到的春礿、夏禘、秋尝、冬烝均是当时的天子或诸侯在宗庙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适时,古代先民甄选土地产出和时令佳品,向祖先和神灵进行献祭,祈愿来年风调雨顺。 特别是秋尝祭祀,尤其隆重。经过几千年传承,秋尝逐渐演变成为民间敬祖尽孝的节日。

二、道家来源:中元节

中元节是东汉以后才逐渐出现的道教节日。

在道教中“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分别会在“三元日”下届巡游,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这三位大神各司其职,出现的时间比三清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还要早,是道教较早供奉的神灵,源自对“天、地、水”的崇拜,神阶非常高。

一月十五中元节(三俗合一的中元节)(3)

天官名为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隶属玉清境,统管天上各路神仙及人间帝王,圣诞为正月十五上元日,即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地官名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隶属上清境,统管三山五岳各路神仙及城隍土地。圣诞为七月十五中元日,在那一天,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囚徒恶鬼,当时解脱,即所谓地官赦罪。

水官名为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隶属太清境,统管水中各路神仙,圣诞为十月十五下元日,在那一天,水官大帝会校戒罪福,为人消灾减厄、解冤释结,即所谓水官解厄。

一月十五中元节(三俗合一的中元节)(4)

三官出巡

传说中元日地府开门,众鬼也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觅食。鬼节一说可能就由此而来。

唐代道教盛极一时,中元节亦开始兴盛,“中元”就逐渐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节日,节期设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延续至今。过去中元日各地会举行祭祀鬼魂的仪式活动,点燃荷灯为亡魂照亮回家之路。道教举行 “中元普渡” 盛大法会,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间则是祭拜地官及祖先。

三、佛家来源: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是佛教节日,节期也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

《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目连救母”。目连尊者(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叫青提夫人,虽然目连极有道心且孝顺,但其母吝啬贪婪,更从不修善,死后堕入地狱饿鬼道。

一月十五中元节(三俗合一的中元节)(5)

目连尊者

目连尊者以神通力观见其母饿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就以神通力运送饭食以供其母,不料刚进嘴便化为灰烬。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祈求于佛祖。佛祖说其母罪孽深重,纵使目连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其母之苦难,只有于七月十五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之日,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借十方僧众大德威神之力,方能使其母解脱。

一月十五中元节(三俗合一的中元节)(6)

目连救母

目连乃依佛嘱,其母终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尊者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文,终使其母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根据佛经所示,如能在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脱离三涂(三涂,又作三途。即火涂、刀涂、血涂,义同三恶道之地狱、饿鬼、畜生,乃因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衣食丰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

一月十五中元节(三俗合一的中元节)(7)

七月半、中元节、盂兰盆节节期同为农历七月十五,七月半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事实上,世俗、佛教与道教对七月十五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中元节”,其实已经兼具七月半、中元节、盂兰盆节的习俗,各种习俗混杂交织,已经实现了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并为其赋予了全新的文化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