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话,有些道理,听过是没用的。有些道理是要“体证”的。也就是要亲身体会,体悟到,最后证悟到。

就比如: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不仅仅是指跑步或做操之类的运动。这个道理放在身体健康的其他方面,放在任何一个层面都对,也都可以套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锻炼,锻炼贵在坚持,坚持要靠‘证悟’。”

今天从筋和肌肉这方面来说一说“生命在于运动”。

拉筋的误区:

错误认知1:很多人对拉筋有一些错误认知。认为要逐一有针对性地去拉某一条指定的肌肉。其实肌肉都是组合的,你不可能指定去拉某一条肌肉。一个动作的拉伸必定是一系列肌肉群的共同拉伸和收缩完成的。

如何更好地压榨身体肌肉(修身体说说肌肉之道)(1)

错误认知2:另一个错误的认知,或者说被人们忽略的认知,是拉筋的“前提”。

前提是身体的筋和肌肉要“预热”。如果身体肌肉本来就是热的,血液流动是畅快的就不用预热。预热的意思是需要提前先热身,先活动跑一段时间,稍微出汗了,身体血液加速流动了。手脚等位置都热了。这时才是适合拉筋的时候。

为什么有些人身体很僵硬,拉不开?并且拉筋拉得很痛?

肌肉的两大特性:

特性一:冷硬,热软。

就是因为身体冰冷。没有预热。肌肉在冷的状态下是僵硬的,在热的状态下是柔软的。

如何更好地压榨身体肌肉(修身体说说肌肉之道)(2)

即使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拉筋的人,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又会退步(肌肉又缩回去了)。因为肌肉具有收缩反弹特性。

其实这里就要讲到肌肉的一个特质(特性二):恢复性

如果肌肉没有恢复性,那人的皮肤就会松弛,人的身体就会越来越“松松垮垮”了。肌肉或皮肤的恢复性可以使人的皮肤和肌肉变得紧致饱满和Q弹。

如果人的肌肉没有了回缩功能,那是不健康的。很可能是因为肌肉经常或过度拉伸拉伤造成的。肌肉被拉开了、拉平了,缩不紧了回不去了。(这样例子有很多,并且身体内外每个部位都是如此,大家可自行想象生活中实际的例子。)

所以在弄明白了这些肌肉的特质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就套用到肌肉层面上了。

我们主动坚持日常的拉筋运动(适度就好,循序渐进)。同时,肌肉自身也会自动坚持回缩运动。就这样:保持一个“拉与缩的动态平衡”的进步状态。则能更好保持肌肉的功能,保持经络气血的畅通。

如果长期不拉伸,某个部位长期得不到活动。那势必就会造成肌肉劳损,变得像腊肉一样僵硬。比如肩膀位置的肌肉,很多人硬得就像一块汽车轮胎橡胶。

如何更好地压榨身体肌肉(修身体说说肌肉之道)(3)

所以生命在于运动,除了跑步之外的运动,也包括身体肌肉的拉伸运动。生命在于日常肌肉的拉伸运动。保持活力,保持肌肉的功能不退失。

肌肉大块且硬未必是好事

在我看来:那些肌肉很硬的人并不是多么健康的人……即使他练过“金钟罩、铁布衫”。

真正健康的肌肉是在放松状态下柔软Q弹,在紧张紧绷状态下则也可以像钢铁一样坚硬。

我曾看到一位武僧讲关于肌肉的话:“致柔才能致刚”——能瞬间由“致柔”变成“致刚”才有爆发力与速度。

所以我认为肌肉太大和太硬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动作迟钝,并且也会导致循环不畅通、经络堵塞。所以很多做按摩行业的人都会分享他们的经验:很多健身的人都喜欢去按摩,并且这些人特别“受力”。使多大的劲给他们按他们也没什么感觉。

如何更好地压榨身体肌肉(修身体说说肌肉之道)(4)

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热衷去按摩呢?

根据以上原理,大概是因为他们的肌肉太僵硬了。缺少了“致柔”的特性。身体局部循环代谢变差了。健身的人吃得太多,堆积了过多的蛋白质到肌肉组织中。健美其实就是非自然的且过分的身体变形。 其实真正好的身材和好的肌肉功能应该是像李小龙一样的那种类型。

总结:本文主要讲了肌肉的两大特征——“冷硬热软”与“伸缩恢复性”。另外讲了拉筋的误区,以及“生命在于运动”的另一层面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与帮助。


致读者:感谢大家阅读!读着感觉有“相应的部分”就好,没有也不必挂碍。语言与文字本来就是很片面的东西,只能表达有限层面的意思。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不是靠想就能想明白的。甚至,有些“知识”也不是靠语言和文字所能表达的。

随境感悟,随心写作, 随机分享,随缘阅读,随愿坚持。也欢迎随喜赞赏~

如何更好地压榨身体肌肉(修身体说说肌肉之道)(5)

作者:我是赵散闲——专注“身心灵”领域,分享“身心之道”,表达我当下所认为的“正知正见”……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不定时更新,有灵感了就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