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跨”出群众幸福新高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厦门奋进新时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厦门奋进新时代(厦门跨)

厦门奋进新时代

原标题:厦门:“跨”出群众幸福新高度

日前,随着始发令下达,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祥和街道瑶头村的一处施工现场,轰鸣声不绝于耳,厦门地铁6号线集美至同安段首台盾构机始发。

据了解,除6号线外,目前厦门3号线、4号线也在提速建设。加之现已通行的轨道1、2号线,未来厦门岛外各区将全部实现地铁轨道线路覆盖。厦门人民期盼已久的岛内外“半小时生活圈”已逐渐变为现实。

近年来,厦门大力推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加快把更多公共资源向岛外、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岛外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正伴着“跨岛发展”的步伐,迈向新高度。

城乡交通一体化

2017年12月31日,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厦门正式步入地铁时代。地铁的开通,不仅改变了厦门人的出行方式,也使“跨岛1小时交通圈”成为现实。

2020年从岛内搬到集美区居住的郭妍告诉记者,她所住的小区,有不少人像她一样,在岛内上班却选择住在岛外。“如果自己开车从吕厝到集美学村,下班晚高峰可能要近1个小时的车程,坐地铁,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到。集美学村地铁站周边还有公交场站,换乘公交很方便。”

“岛外比岛内更安静,生活节奏更慢。现在每天下班回家都有种脱离工作状态的感觉,搬到岛外后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升。”郭妍说。

过去,由于岛内外通勤时间长,很多人“宁要岛内一张床,不要岛外一套房”。现在,畅通的进出岛轨道交通带动越来越多市民到岛外安家落户,更多商业产业项目也落子岛外。

厦门市资源规划局近日连同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厦门市城市居民出行交通大调查》显示,近年来岛外居民出行总量增加迅猛,居民岛内出行总量约为537万人次/天,岛外出行总量约为779万人次/天,岛外交通出行量占比超过岛内。

优质教学进乡村

“今年夏天,我们又有20多名职工的子女在厦门海沧办好小学入学手续。”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女士介绍,该公司在厦门海沧投资建设重大项目以来,已有近40名职工的子女来到海沧上学,家长们对海沧办学质量、教育资源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小孩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是外来人员随迁子女。”作为本土居民,海沧85后机关干部苏少观见证了海沧教育事业20多年间的跨越式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我读书的小学里连煤渣铺成的体育场都没有。如今,我儿子就读的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文体设施一应俱全。”

为解决厦门岛内与岛外、城市与农村教育质量差距问题,厦门实施了名校跨岛、开放提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三大行动。目前,厦门一中、厦门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等名校,到岛外开办了实质性的分校。同时,厦门市培养了240多名教学领军人才和乡村市级骨干教师,建设了43所智慧校园,确保农村孩子同步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在落实公平入学方面,厦门从2014年开始,实行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凡取得居住证,并连续在所在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均可参与。每年有近2万名随迁子女,通过积分入学免试就读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小学。

据悉,10年间,厦门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30.49万个,今年将新增学位8万个,数量为历年最多。厦门基础教育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村民腰包“鼓”起来

走进厦门翔安区农渔民转产就业集中区中包装组车间,33岁的许婉玲正熟练地包装即将出口至欧洲的泳装成品。家住大嶝街道双沪社区的她,虽然来到转产就业集中区工作仅一个月,但由于之前就有手工活的经历,这份工作上手很快。

近年来,因大嶝海域退养和机场开发建设,退养渔民就业模式发生了改变。对此,翔安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去年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11场,累计有3820家次企业提供10.23万个次岗位。

许婉玲说:“得知大嶝设有就业集中区,能为退养渔民提供许多不错的就业岗位后,我立马就来应聘。这份工作上班时间灵活,能让我在多一份收入的同时也能很好地照顾小孩。”

随着厦门“岛外大发展,岛内大提升”的步伐大步迈进,岛外部分地区迎来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厦门市“因情施策”,通过发放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险差额补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项目就业创业培训,将返乡入乡创业农民纳入创业补贴奖励和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等优惠政策,打出拓宽农村居民“致富路”的组合拳。

在集美区灌口镇禾祥西生态农业基地内,90后小伙方照无土栽培种植出的番茄,不仅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还可以有效避免一些植物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产量比传统地栽模式提升30%左右。

7年前,毕业于厦门大学的方照,看中了国内消费升级的契机,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但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大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着实让他为难。这时当地政府向他伸出了援手。

方照说,现在的大棚灌溉系统,政府给予60%的补贴,企业自筹40%,这个力度对前期重投入的项目来说,是非常利好的。

经过7年的努力,方照的基地已建设了120多亩的现代化智能大棚。去年,基地销售额14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据悉,虽然厦门城镇化率较高,农业产值占比较小,但还有147个村庄和52.3万的乡村人口。目前,厦门市农民年收入达29894元,持续位居福建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79缩小到2.25,厦门正努力做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本报记者 马跃华)(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