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解放后,周扬一直从事文化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有人称他为“文艺沙皇”。可以想见,他的权力有多大。

语言学家叶圣陶的孙子叶兆言,在回忆爷爷的老友俞平伯时,写道“《红楼梦研究》批判拉开了文化人大劫难的序幕,紧挨在一起的是反胡风,然后反右,然后反右倾,一道道的菜连着上,最后是文化大革命。水到渠成,火到猪头烂,文化人一开始都是看客,看着俞先生出洋相,跟着起哄,渐渐看客也开始接二连三地下海,大家都是地狱里去走了一遭。”

周扬作为文艺战线的阐释者与代言人,也没逃脱被逮捕的命运,在文革中失去了九年的人身自由。

晚年的周扬,一直在反省、忏悔自己,而在婚姻问题上,他深感对不起自己的原配妻子吴淑媛。1934年秋,周扬送吴淑媛回老家待产,未等妻子分娩,他就借口工作繁忙,返回上海。殊不知,那时的他早已移情别恋……

周扬对前妻吴淑媛是否有悔意(白富美牵手凤凰男)(1)

01

周扬,原名周运宜,字起应,1907年出生在湖南益阳。益阳板桥周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周瑜,就是来自益阳。

周扬手足三人,上有一姐一哥。周扬作为老三,体弱多病,躺在床上的他,总会对着母亲描述:“帘子外尽是吵吵闹闹的小动物。”在民间,这样的孩子都称“开天眼”的伢仔,意思是有慧根。有人说,每个人都有第三只眼,像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一样,长在两眼中间,但对一般人而言,天眼是闭合的。有一般,就有特殊。特殊的人,天眼就是打开的,自然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异相。

周扬二岁时,父亲周稚仙过世,从此家道中落,每年收700担租子的周家,以后的日子只能卖田卖地。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周母支持周扬出外读书。在益阳县城,周扬就读于信义中学。房东姚仁涛,创建了一个私塾,门下有个女弟子,大名吴淑媛,与周扬同年。这位吴家小姐家境殷实,人长得也秀丽,姚老师就向周母提议:你家公子好伢子,吴家小姐好妹子,正好一对。

其实吴家,在当地也是旺族。吴淑媛的祖父,在咸丰年间,以攻打太平天国起家,曾在江苏瓜州任水军总督。据说,吴大人三次觐见皇帝。

而吴淑媛的母亲周氏,扬州艺妓出身,人长得漂亮,生下一女一子。本来丈夫死后,族里并未分得这个小妾任何资产。但周氏牵着一女一子的手,闯进祠堂,最后分得吴公馆和若干良田。从此,周氏带着儿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姚老师的提议,周扬母亲并未反对,但她需要儿子首肯。周扬得知后,邀同学一起到吴公馆看亲。当时的吴家小姐,正在绣花,一条乌黑发亮的大辫子引人夺目,周扬一见倾心。

吴母也相中周扬小伙子的家世、才学与容貌,虽说家境不丰,但吴家有大把的银子,这些都不算事儿。最主要的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周字,命定的缘分,同意。

周扬对前妻吴淑媛是否有悔意(白富美牵手凤凰男)(2)

02

1923年2月,周扬与吴淑媛成亲。因为吴淑媛是妾生女,吴母周氏很怕女儿受委屈,置办了大笔的嫁妆,连陪嫁的女佣一个个都给买了金耳环。

可周扬对吴母妾的身份颇有想法,一直不肯磕头。直到吴母面露不悦,周扬这才连连道歉,急忙跪下。

婚后,周扬与吴淑媛甜得像蜜一样,浓得化不开。两人共用一个杯子一把壶,形影不离。吴淑媛回娘家,周扬也要陪着一同前往,一起归来。

周扬上学,与岳母弟弟一起读书,吴淑媛也一起跟着。婚后不久,吴淑媛怀孕了。1924年,她生下一个女儿。小千金聪颖过人,两岁时就认得街头牌匾上的字,可惜在四岁时夭折。

周扬在上海念大学,吴淑媛与他同去。周扬从事地下工作,吴淑媛就是他最好的战友。每次“熟悉的人”来,吴淑媛总会找人在一楼打麻将。明面上是搓麻,实质上是”听风“。

周扬一家人生活在上海,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周扬微薄的稿费收入,可以忽略不计,背后都是周氏对女儿的资助。每次女儿离家回沪,周氏总会带给女儿一包首饰。没钱了,吴淑媛就会取一件换钱。

1928年,益阳女县长是党员,因逃避抓捕,带着妹妹来到上海,寻求周扬保护。周扬与女县长扮作夫妻,另租房子,生活了二十余天。这件事事先征求吴淑媛意见,她从来都无二话。有时,在周扬西装口袋里,吴淑媛曾发现异性写给周扬的书信,她都极为坦然地还给周扬。吴淑媛对周扬,那是绝对的信任。

周扬对前妻吴淑媛是否有悔意(白富美牵手凤凰男)(3)

03

1927年,吴淑媛生下长子艾若。1931年,生下次子周迈。每次吴淑媛怀孕时,周氏总叮嘱女儿:生孩子是女人的鬼门关,一定要回家生产,这样妈妈可以很好地照顾你!

1934年秋,周扬送吴淑媛回老家分娩,同行的还有两个公子。往常,周扬都会等到婴儿落地才返沪。这次,他借口工作忙,没等孩子落地就离开了。为了革命工作,吴淑媛也能理解。临走时,周扬留下一本信纸,叮嘱妻子:一定要多多给我写信哦。望着夫君深情的目光,吴淑媛从未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周扬。

1935年春,吴淑媛打算回上海。毕竟,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她,更适应繁忙大都市。再说,长子艾若曾在上海上过小学,那儿的环境更适合孩子成长。

这时,周扬来信,打算暑假回益阳。既然夫君暑假归来,那我就在家放心等着好了。吴淑媛买来上好的梅子,为夫君做他最爱吃的甘草梅子。艾若、周迈都懂事,那是妈妈特意做给爸爸的,等爸爸回来才可以一起吃。

夏天过去了,但周扬仍不见踪影。第二年,周扬又来信了,说暑假回来。结果,他去了延安。

到了延安的周扬,还请人给长子带回一件紫红色的呢大衣。穿上大衣的艾若,在学校很是拉风。1938年,周扬又将自己的译作《安娜.卡列尼娜》寄给妻子。

有大衣,有译作,唯独不见本人归。就连周母都看不下眼了,她写信责问儿子:“你是不是把家里人都忘了,是不是都不要你的老婆孩子了?”周扬很快回信,大意是我在延安当教育厅长,我不会做对不起家人的事。

周扬对前妻吴淑媛是否有悔意(白富美牵手凤凰男)(4)

04

其实,早在1934年秋吴淑媛返乡时,第二天,周家的住所就挂起了一件红色大衣。那不是吴淑媛的,因为她的身材高,大衣是小个子女人的。

据胡风夫人梅志回忆,周扬从益阳返沪时,形象已焕然一新。从一身西装,改穿一身白绸长袍,戴一顶礼帽,身边已有另一个女人,就是周扬的第二任妻子苏灵扬。

苏灵扬,1914年出生在常熟,家境贫寒。靠着一手绣花的绝活,苏灵扬为有钱人家的小姐绣嫁衣,赚得的钱补贴生活、交学费。1932年,苏灵扬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教育系。受进步力量的影响,她秘密参加革命活动,并结识了左联党团书记周扬。在秘密行动中,周扬爱上了这个追求进步的女学生。

之所以周扬未等吴淑媛生下三子周岳,就急急返沪,其实就是为了与苏灵扬在一起。为此,他改名“周扬”。1936年元旦,苏灵扬生下女儿周密。

这一切,周扬都瞒着吴淑媛。当1935年春,吴淑媛要求回上海,周扬怎么肯呢?从来只听新人笑,有谁见得旧人哭,他正陶醉在与苏灵扬的爱河中,何况远在益阳的吴淑媛,还一无所知。

当周扬前往延安,苏灵扬也跟着一同去了。周立波与周扬是同宗同族,他的妻子姚陵华经常来看吴淑媛。但周立波自然不会告诉吴淑媛“周扬在延安的情况,尤其是婚姻问题”。

但架不住乡里乡村,总有信息灵通人士,传来“周扬在外面怎么怎么了”。吴淑媛当然不相信,叮嘱儿子“不要听别人瞎说,你爹爹不是那种人。”

姜毕竟是老的辣,吴母周氏暗暗揣测,常年不见周扬人归,估计在外面有家了,虽说女儿带着三个公子,吃喝不愁,但总归不是那么一回事,真是为难。

1941年,已读中学的艾若回到家里,发现家中处于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从乡邻到家人,都在传看着一张报纸。

那是桂林办的《救亡日报》,报上登载周扬写给郭沫若的一封信。信的末尾,附了一句“苏已上抗大,小孩已进幼儿园。“

周扬对前妻吴淑媛是否有悔意(白富美牵手凤凰男)(5)

05

白纸黑字,字字诛心,吴淑媛的头顶,如惊雷响过,她的精神支柱垮了。本以为你在外做革命工作,而我在家抚养三个公子,鸿雁传书,山高水长,如今你家外有家,令人情何以堪?

吴母周氏,经受不住自己的姑爷如此作为,很快就病故了。而失去了母亲的吴淑媛更是彷徨,她走不出丧母的悲痛,更是难以接受夫君变心的事实。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有段时间,吴淑媛几乎天天带着三个儿子,趴在母亲的坟上哭。那种哭是湖南那种带唱的哭,听起来很悲凉凄惨,一唱就是一两个小时。吴淑媛痛哭,最爱自己的母亲走了,自己最爱的夫君又移情别恋,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此时,吴淑媛的弟弟因开厂经营不善,欠下一大笔债。卖田卖地卖房产,吴家已从小康滑向了贫困。

悲起气消,吴淑媛得病了。脖子上的淋巴,一串串的,很快就像荔枝一样大,接着全身浮肿,痛苦不堪。送去医院,医生也摇头。

吴淑媛病危时,想吃一种北方的大梨。当弟弟托人买来时,吴淑媛已吃不下任何东西了。

吴淑媛对着面前的周扬母亲、大哥、大姐,很平静地说:”我没想到与运宜夫妻只有这么久,二十年真是好快,不晓得这么快就过去了。我死后,一定要给我的寿衣袖子上加上白条,我走在长辈的前面,是我的不孝。“

吴淑媛半夜走的,三个公子被叫醒,齐齐地跪在母亲的床边。那是1942年,吴淑媛只有35岁。做人最怕用力过猛,幸福靠的是自我成全。爱得太满,物极必反,留有余地,才是圆满。

三子周岳,13岁时,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周扬。周扬望着三个儿子,感慨不已,当着苏灵扬的面表示:”我对不起你们的妈妈……“

周扬对前妻吴淑媛是否有悔意(白富美牵手凤凰男)(6)

1980年,周扬回到益阳老家,本想去吴淑媛墓前看一眼。走在路上,老天无端地下起雨来,这时有人说道”下雨路滑,还是不去了“。听到此言,周扬转身与苏灵扬走了。是啊,又有何面目去见一个对自己掏心掏肺、一片赤诚的人啊?!周扬实在没有勇气面对原配,哪怕只是一座无言的墓。

2007年,吴淑媛百年诞辰,年已八旬的长子艾若,专程回益阳老家为母亲扫墓。八十岁的老人,在母亲墓前大放悲声,不思量,自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