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程熙

【编者按】

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68篇,关键词是中国首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是干什么的(四史关键词一辈子专注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是如何做的)(1)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三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分享了此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她设计出一套提纯方法制成青蒿素,这种活性药物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第一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女科学家。

抗疟药青蒿素发现的过程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的恶性疾病,病人高烧不退、浑身发抖,重者几天内死亡。1964年起,中国军方开始着手抗疟药的研究。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召开“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代号为“523”项目的大规模药物筛选、研究在全国7省市展开。1969年1月21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受命加入“523”项目。

1969年1月底,39岁的研究实习员屠呦呦,忽然接到一项秘密任务:以课题组组长身份,研发抗疟疾的中草药。起初,屠呦呦用3个月时间,收集了2000多个方药,编辑成《疟疾单秘验方集》,送交“523”办公室。此后至1971年9月初,屠呦呦和同事对包括青蒿在内的100多种中药水煎煮提物和200余个乙醇提物样品进行了实验,但结果总令人沮丧:对疟原虫抑制率最高的只有40%左右。

终于有一天,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这句话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明白了一个事实:温度是关键!屠呦呦重新设计提取方案,夜以继日进行实验,终于发现: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1971年10月4日,实验证实,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人体试验的志愿者,幸而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和临床试用,1977年,经卫生部同意,课题组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首次向全球报告了青蒿素这一重大原创成果。1986年10月,青蒿素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1973年9月,屠呦呦课题组还首次发现了疗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1992年,青蒿素类新药——双氢青蒿素片获得《新药证书》,并转让投产。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是干什么的(四史关键词一辈子专注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是如何做的)(2)

屠呦呦在工作中。新华社 资料图

青蒿素对于世界和人类的贡献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都有2亿多新病例报道。全球每年40万疟疾死亡人数中,90%以上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青蒿素是与已知抗疟药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新化合物,改写了只有含N杂环的生物碱成分抗疟的历史,标志着人类抗疟药物发展的新方向。

1981年,第四届化学药物治疗疟疾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在一个针对热带疾病的研究和培训的特别项目中,一系列关于青蒿素以及其治疗疟疾效果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20世纪80年代,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中国治疗数千疟疾病人的疗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现已为全球疟疾流行地区所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据WHO《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由于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包括ACT的治疗,从2000年全球疟疾发病2.14亿例、死亡73.8万人,到2015年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7%和60%,挽救了大约590万名儿童的生命。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是干什么的(四史关键词一辈子专注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是如何做的)(3)

屠呦呦。新华社 资料图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当时虽然生活很拮据,但父母依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和哥哥一样接受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在父亲的引领下,屠呦呦经常上完课就回家看书,慢慢养成了读书习惯,并且只要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14岁时,屠呦呦的哥哥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说:“呦呦,学问是无止境的。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学问决不能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可以说是她哥哥的这一席话点亮了屠呦呦内心的明灯,坚定了做学问的信心,为她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1951年高中毕业,屠呦呦报考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作为新中国首批女大学生,1959年,屠哟哟参加了为期2年半的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理论。1969年1月,屠呦呦第一次接触了代号“523”的神秘抗疟药物研究项目,认准了“523”任务就是她自己的担当,暗下决心,一定不负重托,把党和国家交给她的任务完成,就这样一直工作至今。

屠呦呦及其团队因研制青蒿素获得多项国内外重要奖励。1978年她领导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研究组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1979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屠呦呦以“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又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2016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专门提到了屠呦呦,并称赞“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是干什么的(四史关键词一辈子专注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是如何做的)(4)

(作者系上海市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蒋晨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