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从历史书上,还是从如今的很多的俗语中我们都不难知道,似乎古代的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女。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事实真的如此么,今天趣史说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说到宅在家里,不得不说的一个俗语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虽然我门现在用的很多,可是少有人会去了解这个短语的由来。

隐居古代生活方式(古代的宅女真的在家呆着么)(1)

提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不得不去提下古代的四合院了。在古代,大户人家的房子一般都是类似于四合院的模样,一般都是最少有两重的院落结构。

当我们走进最外面的大门的时候,就可以进到了前面的院子。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在前院的两侧都是有厢房的,也就是卧室,而这两边的厢房一般都是给古代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居住的。比如管家,杂役等等。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第二道门了,这个门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里的二门了。二门在什么位置呢。其实连接内院和外院的事一栋房子,这个房子的中间下面会有一个通道,面积大概是一个房间的大小,我们从电视里都可以看到的屏风一般就位于这个通道之中,而后面就会看到一道门了,这个就是二门。而二门就像是在一堵墙上开了一个洞,用来隔开内外院落。而这个二门其实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垂帘门。

隐居古代生活方式(古代的宅女真的在家呆着么)(2)

那么进入这个二门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东厢房西厢房和主房了,主房毋庸置疑住的自然就是一家之主的房间。而东厢房住的一般是嫡长子,也就是老大,西厢房是小儿子。这个时候你肯定要问我,女儿住哪。没错,古代男尊女卑,妻儿一般都是住在后院的。因为不管是二进的院子还是三进都是有后院的存在的,当然后院也是有主房和厢房的,那么内院没有门怎么进到后院呢。其实在内院的主房两侧还有耳房,在耳房的位置会开一道门,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进入后院了。外院的男子不可随意进去内院或者后院,而后院的女子当然也不可以随意出现在前院。

隐居古代生活方式(古代的宅女真的在家呆着么)(3)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哪几个门了。

虽然如此,但古代的女子真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么,我们从影视剧里其实也能看到很多女子在街上游逛,而又有一些是男扮女装。

我们可以从一些史书记载中看到,比如万历年间的王士性,是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他在《广志绎》就有记载到。都人好游,妇女尤甚……元宵灯市,高楼珠翠,毂击肩摩……三月东岳诞,则耍松林,每每三五为群,解裙围松树团坐,藉草呼卢,虽车马杂沓过,不顾。归则高冠大袖,醉舞驴背,间有坠驴卧地不知非家者。

隐居古代生活方式(古代的宅女真的在家呆着么)(4)

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北京城的女子喜欢出去游玩,三五成群结对,解开衣服盘盘坐,一起快乐的玩着游戏,完全不顾及别人的白眼。回家的时候,早就喝得醉醺醺,从驴背上掉下来,还说我是不是到家啦。

这么一看倒是和我们现在去酒吧蹦迪有几分相似之处了。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是明朝的历史记载。如果往前推的话看到唐朝。

隐居古代生活方式(古代的宅女真的在家呆着么)(5)

在初唐的时候,整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可谓是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不管是国际上的还是“蛮夷之邦”,和唐朝的交流都是极其的频繁。所以在文化、风俗上面都是来者不拒的并进行吸收的。比如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女性地位比较高,婚姻也比较自由,所以也就渐渐的对唐朝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慢慢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礼教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初唐的女子门是自由恋爱,也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去限制她们。而在农村,女性也是需要劳作了,常年和男性一起在外劳动,自然也就迸发了很多自然纯朴的感情。更别说城里大家小姐们了,那更是常常的结伴出门踏青、嬉戏了。

隐居古代生活方式(古代的宅女真的在家呆着么)(6)

但是时代在变化,到了唐朝末期的时候呢,女性缠起了小脚,这个其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子的活动,到了宋朝之后,女性地位直线下降,于是慢慢的女子也就不再允许被外出,从而也就有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