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那年的我们,没有手机,没有平板,没有电脑,也没有Wi-Fi,但是,我们依然玩得开心,从打弹珠、老鹰抓小鸡,到被妈妈追着揍,再到跳皮筋、小霸王等等。一个个画面勾起了我们内心的童年记忆。
以前,生活虽然很苦,但是,孩子内心的童趣却不减,依然玩得开心;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很多父母却把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很多。
勾起童年回忆的画面现在都是“00后”、“10后”的天下了,很多孩子甚至见过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的童年时期。那个时期,没有电视、手机、网络,却依旧充满着童趣。
小时候放学后,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弹弹珠,一边弹一边走,不知不觉就到家了。
用肥皂水兑起来吹泡泡,吹得很大。
“跳房子”、“丢手绢”、“斗鸡”,这些都成了课间和朋友们一起互动的游戏。
那个时候,用的是“蓝精灵”牌的橡皮、“长城牌”的蜡笔、“花花的”文具盒,虽然家里没有钱,但是父母依然会给我们备齐文具用品。
“滚铁环”、“抓石子”,也足够我们开心地玩上一整天了。
小的时候,我们没有条件去游乐园滑滑梯,于是就把田里的沟渠当做滑梯,弄得满身泥浆,回家被妈妈拿着棍棒追着打。记得听过这么一句话:没有被妈妈追着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哈哈~
骑着比自己还要高的“二八牌”自行车,“扔竹签”,这些都是我们的游戏。
“东南西北”、“小霸王”、“小人书”,时代在进步,我们可以玩得也越来越多。
“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娃”,这些动画片成为我们童年时期美好的回忆。
吃方便面集卡,跟小伙伴换卡,拿到一套卡片,别提有多得意了。
看着上面这些画面,内心满满都是童年的回忆,满满都是童趣。其实,孩子们要求的并不多,只要有父母、有小伙伴能够陪伴自己,他们都是快乐的。
孩子也需要有仪式感现在,很多父母都出去忙着挣钱,孩子们的生活条件都非常好,但是孩子们内心真的快乐吗?
网上曾有个《父女情缘,一年一拍》的TED演讲,主讲人是摄影师史蒂芬·阿迪斯。阿迪斯每年都会在女儿生日的时候,带她去纽约的57大道,在同一个地点,摆同一个姿势拍照留念。
原来,女儿1岁生日时,父女俩在纽约游玩,顺手拍了张合照。第二年恰巧又去了纽约,于是就有了第二张照片。
快到女儿三岁生日时,他决定来个父女之旅,延续这个仪式。这一坚持,就是15年。
阿迪斯说,这个小小的亲子仪式,意义非凡。这个过程,让他越发觉得亲情可贵。这也是女儿一年里面最珍惜、也最期待的时间。现在的她,甚至还记得5岁时拍照的感受。
小小的仪式感,满是父亲对女儿的爱。在分享的15张照片里,看着女儿越来越阳光的笑容就知道,被珍视的孩子有多幸福。
作家霖莜莜说:“一次约定俗成的相聚,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其实是一次次关于仪式感的探索和温习,也是一次次关于爱的认知与确定。”
曾有一个社会调查,发现家庭传统仪式远比物质的满足,更能带给孩子幸福感:
- 仪式感,能给孩子们带来被在乎的安全感。即使很简单,却渗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聚沙成塔般地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足以支撑一个人的一生。
- 充满仪式感的家庭,能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欢愉,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 小小的仪式感,让生活真正成为了生活,而不是生存。爱生活、会生活,其实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让孩子从小看惯了美好与快乐,对生活充满善意与期待。
- 仪式感,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存在的,他们心里会无比笃定自信,充满安全感。
所以,在一年只有一次的儿童节,家长们如果不能给孩子准备一件礼物,也应该陪伴孩子过一个不一样的六一,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该如何给孩子挑选礼物呢?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孩子们能够喜欢。
但是,父母也不希望孩子“玩物丧志”,希望送给孩子的礼物,不仅仅只是让孩子玩乐,更希望可以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呢?
CDC(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将宝宝发育里程碑分为四个方面:社会能力和情感发育、语言和交流发育、认知发育、运动和体格发育。
社会能力和情感发育又包括了6个方面:兄弟姐妹、父母、朋友和近亲之间的社交关系(理想状态下,这种社交关系应该是亲密和快乐的)、有幸福感和自尊心、尊重别人和富有同情心、能够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学会调节和应对负面情绪(比如愤怒、失望和悲伤等),以及社会情感理解与行为保持一致,并培养与年龄相符的自律行为。
语言发育除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包括语言的理解能力。
认知发育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速度以及看、听、学的短期或者长期记忆。
运动和体格发育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大动作指颈部、手臂、腿部、背部和躯干的动作,比如爬、站、走、跑等;精细动作包括手和手指和手腕进行的精细任务,比如画画、使用餐具、叠积木、写字等。
宝宝每个阶段都会产生新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阶段找到适合宝宝发育的。恰值六一儿童节,0~12岁儿童礼物清单已为大家准备好,既可以送给孩子满满的仪式感,还可以锻炼孩子这个阶段的能力。
结语
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富足。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其实仪式感并不空洞,也不是不切实际的铺张浪费,相反,它是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欢迎大家关注我@梓宸爸爸科学育儿,专注宝宝护理和儿童教育,每天给大家分享现代化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