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球的主要三大能源,石油更是被称为液体黄金,是“工业的血液”,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占比超过了30%。历次石油危机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已经突显了这项能源的重要性。
然而,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资源分布也存在着地域的不平衡。中国虽然是一个缺油的国家,但却在另外一项能源储量上位居世界第一,这项能源就是“可燃冰”。什么是可燃冰?未来我国可以用可燃冰替代石油吗?
一、 什么是可燃冰简单来说,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和水形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外表类似于白色或者是灰色的冰雪晶体,遇到明火可以被点燃,因此可以做为能源用途。西方学者普遍称可燃冰为“21世纪新能源”。
可燃冰形成的条件有3个,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稳定在2-4度;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所以可燃冰一般埋藏在海底;第三是要有稳定的气源,能够持续供给甲烷气体。
那么,可燃冰相较于传统能源有哪些优势呢?
可燃冰可用于发电、供热,燃烧后不留下残渣,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属性让可燃冰被冠以“清洁能源”的标签,性能优于传统的石化能源。在全球环保势头越来越火热的情况下,可燃冰的研发、开采和利用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并且,之所以学者如此看重可燃冰的利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可燃冰的储量十分丰富,这也决定了这项新能源能够持续、稳定的支撑人类社会的工业发展。据了解,全球有10%的海域都分布着可燃冰,可燃冰的储量是石油储量的2倍,预计可供人类使用上千年。
中国虽然是石油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是可燃冰的储量却排名全球第一。我国的可燃冰储量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和东北冻土地区,全国可燃冰的总储量约1000亿吨石油当量,仅南海海域就分布着800亿吨石油当量可燃冰储量。
那么问题来了,可燃冰能够替代石油吗?
二、 能够替代石油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有可能替代的。作为饱受关注的“新星”能源,它能否动摇石油在现今的地位,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可燃冰可能替代石油,只不过是在未来,而不是在当下。之所以目前可燃冰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应用,关键在于可燃冰的开采难度非常大。
可燃冰的化学性质没有传统石化能源稳定,脱离储存环境后,很容易就自动分解成甲烷和水。并且,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该片海域产生海水中毒,继而造成大面积的海洋生物死亡。可燃冰从海床被取走,更会改变海床的结构,从而引发海地地震。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可燃冰开采方式主要有3种,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早在2017年,我国已经在南海海域成功实现了可燃冰的试开采,在我国积累了宝贵的开采技术经验。
相信未来开采技术成熟以后,我国的可燃冰储量优势,将使我国一跃而成为全球能源储量大国,彻底终结我国能源高度依赖对外进口的现有能源结构。
有什么其它的因素影响可燃冰的开采吗?
三、 石油是强大的竞争者另一项重大影响因素就是石油,人类在石油开采、提炼、终端应用上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虽然目前国际油价高涨,但与可燃冰的开采利用相比,价格上仍然具有优势。
价格上的优势也决定了人类社会更加偏爱于石油消费,所以目前石油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一次性消费能源。但随着各国“环保政策”越来越大力度、高频率的出台,可燃冰开采技术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如果可燃冰能够提高开采的效率,使这项能源的获得成本优于石油,那么可燃冰的大规模应用时代就将到来。
对于中国来说,丰富的可燃冰储量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这项重大的能源战略资源虽然在当下没有发挥它的威力,但在未来,却绝对可以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大国。故此,我国必须在当下就着手布局可燃冰相关技术体系的建设,把握住先机。
总结
全球可燃冰的储量可以供人类使用1000年,但目前的开采难度却非常大,很难实现稳定的量产,这也决定了可燃冰虽然可以替代石油,但却不是在当下,而是在未来。
科学家预计,人类大规模应用可燃冰的时间点在2030年。相信那时候科技已经发达到可以像采石油一样安全了。
对于可燃冰能否代替石油,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