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5日讯 6月14日上午,在武汉市“人教数字资源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研讨活动中,机器人“小德”与崇仁路寄宿学校三年级的学生展开了一场数字排序PK。尽管“小德”秒算快人一步,但小学生们热爱探究、擅长总结的表现也令在场的专家名师刮目相看。

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学生课程(人工智能走进课堂)(1)

小学生代表阐述自己的排序过程。记者向洁 摄

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导航、人机对弈,就连学校食堂里都有炒菜机器人上岗服役。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甚至还走进小学生的课堂。6月14日上午,在由崇仁寄宿学校数学教师蔡桂珍执教的一节《数学与人工智能》课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与机器人“小德”共同完成了关于数据排序的学习探究。

“你们能把下面10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吗?看谁排得又对又快!”课堂伊始,蔡老师就发起了一项挑战,随机给出10个百以内的数,请学生们和“小德”用各自最拿手的方法给予排序。结果现场最快的小学生用时15秒,而小德仅用时1秒。胜负立见,但真正的“切磋”才刚刚开始。

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学生课程(人工智能走进课堂)(2)

小学生与机器人“小德”比排序。记者向洁 摄

围绕各自不同的排序过程,学生们与“小德”一起学习探究,通过游戏进行方法总结,了解什么叫“冒泡排序”,什么是“插入排序”。当学生们用平板体验排序活动时,听课的专家、名师也沉浸到课堂中,与孩子们一同玩起了排序游戏。通过人机互动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体会到了计算机智能背后的数学逻辑,感受了数学的重要价值和应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武汉市教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雷刚认为,这节课注重了课程的游戏化和生活化,体现了对人工智能的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融合对于传统教学,既是观念的更新,也是流程的优化和方式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人工智能的引入,以及与生活化的关联度方面还需不断总结、创新。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通讯员王雯婷 刘丽娟)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