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的病人如何减轻痛苦(术后患者如何解)(1)

便秘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为何会发生便秘,如何预防便秘发生?

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术后都会被同一个问题困扰——术后便秘。便秘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

便秘是指患者排便存在障碍,每周排便少于3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

便秘可进一步引起肛肠疾病,诱导胃肠功能发生紊乱,进而致使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影响患者康复进程。怎么才能预防患者术后便秘?首先认识一下术后便秘的原因。

便秘原因

1.动力不足

将粪便排出体外,靠的是肠道平滑肌的缩放产生动力,从而将粪便一点点往前运。患者术后因为疼痛而不愿下床活动,会降低肠道活动能力,其运送能力也直线下降,延长了粪便的滞留时间,使得粪便又干又硬,最终发展成为便秘。

2.麻醉的影响

手术过程中注射的麻醉剂抑制消化系统,使得胃肠蠕动减慢,肠道排空延迟,并且手术带来的疼痛反射性抑制胃肠道蠕动。

3.心理因素

肠道的上级指挥系统是大脑。当粪便堆在大肠里到达排出量的时候,大肠就会向大脑提出排便申请,大脑根据周围环境来决定是否排便。

若患者长期高度紧张或者遭受疼痛困扰,大脑承受压力过大,就会忽视“排便申请”,导致粪便滞留,变得又干又硬,从而引起便秘。

4.饮食量少

患者术后因绝对卧床,活动量减少,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粪便体量未达到起运警戒值,不能刺激大脑作出反应,从而导致粪便堆积,变得又干又硬,很难运输。

5.肠道菌群失调

大肠处理粪便靠的是肠道菌群,其中99%是有益菌。它们主要分解食物残渣的各种成分,共同维持排便顺畅。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数量减少,其正常的分解功能降低,也会导致便秘。

6.排便习惯改变

术后患者因需绝对卧床,不得不采用卧姿排便。排便姿势的改变导致患者排便减少或困难。

7.药物因素

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影响肠蠕动,使肠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预防便秘的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1)多吃高纤维素食物:纤维素不但可以吸附更多的水分,还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

(2)多喝水:大量的水分可以防止粪便干燥,预防便秘,每日饮水至少达2000ml。

(3)饮食健康:高脂肪、酗酒、食物不洁等会使得肠道益生菌数量减少,使其正常的分解功能降低。因此,应保持饮食健康习惯。

2.指导早期活动

(1)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2)按摩腹部:手掌顺时针方向稍用力按摩脐周,一次10分钟,反复多做几次。

3.药物治疗

(1)泻剂:遵医嘱使用乳果糖、硫酸镁等。

(2)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泮托拉唑等。

4.中医疗法

(1)隔姜灸

方法:将0.3~0.5cm厚度的生姜放在患者足三里穴位上,温灸0.5h,每天1~2次。

术后的病人如何减轻痛苦(术后患者如何解)(2)

图1 隔姜灸法

(2)穴位按摩

患者取仰卧位,正确取穴,拇指指腹垂直着力于穴位向下按压,由轻到重,待患者出现酸麻感时再持续按压3分钟。

穴位按压顺序支沟(左侧)→ 支沟(右侧)→中脘→天枢(两侧同时按摩)→气海→足三里(左侧)→足三里(右侧)。

术后的病人如何减轻痛苦(术后患者如何解)(3)

图2 穴位按摩法

(3)穴位贴敷

生大黄具有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的作用。神阙穴为经络总枢,联系五脏六腑,统属全身经络。以大黄和75%酒精调配后贴敷于双天枢、双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贴敷时间为6~8h,每日1次,可达到缓解腹胀、改善便秘的作用。

术后的病人如何减轻痛苦(术后患者如何解)(4)

图3 穴位贴敷法

(4)耳穴压豆

在中医学中,耳朵是人体十二条经络经过、会合和终止的地方,人体的其他部位病变,都可在耳廓相关区域内有所体现。

耳穴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等穴位,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20~30秒,间隔稍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选择1侧耳穴,留置时间1~3天,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便秘的效果。

术后的病人如何减轻痛苦(术后患者如何解)(5)

图 4 耳部穴位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王爱君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封面图由璧山区人民医院胡悦建提供,图文无关

术后的病人如何减轻痛苦(术后患者如何解)(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