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和诺贝尔奖哪个好(如果获得诺贝尔奖)(1)

“如果有一天我去领诺贝尔奖的话,我一定要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

在2001年的一次采访中,美籍华裔女科学家李飞飞如是说。

那个时候,她还不是谷歌副总裁,还不是谷歌Google Cloud AI/ML首席科学家,还不是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还不是全球顶尖的科学家。

那一年是她在美国的第9个年头。

这位生于中国的美籍华裔院士,发出这样的心灵独白,是难能可贵的。

太多清华大学培养出的青年才俊,远走海外,研制高精尖武器,对准母国。这是让人痛心的。

而20年过去,当时那个以中国人为精神认同的美国科学家,如今,是否还保有这份坚持呢?

让我们从她的人生中,探寻答案。

中科院院士和诺贝尔奖哪个好(如果获得诺贝尔奖)(2)

北京人在纽约

上世纪90年代,《北京人在纽约》在国内热播,揭开了出国潮下奔赴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困境。

命运把16岁的女孩推到了陌生的纽约。她随父母居住在纽约附近的帕西帕尼,没有人再叫她的中文名,而是称呼她为 “Fei-Fei”。

她便是李飞飞。这位北京出生、四川长大的女孩,出身书香门第,却转瞬成了美国多余的异乡人。

身为高知的父亲,只得从事维修照相机的工作,教师母亲也做起了收银员。

那段人生岁月,与多数来美华人无异——艰辛、困苦。只是这生活,对于16岁的女孩来说,还是有些沉重。

李飞飞一边学习英语,一边打零工。她给别人打扫过房间,帮别人遛过狗,也在中餐馆刷过盘子。

读书,是她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之后2年,她几乎用尽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每天只睡4个小时,最终,她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

中科院院士和诺贝尔奖哪个好(如果获得诺贝尔奖)(3)

华裔“居里夫人”

科学,是李飞飞选择的人生方向。

在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她钻研科学奥秘、精研学术知识。

不过,家庭的重压,并未因走入名校而改善。李飞飞甚至还借钱开了一家洗衣店,开启了两种模式——

周一至周五,李飞飞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优秀学生,而到了周末,她便成为了帕西帕尼小镇的一名普通洗衣工。

在一次洗衣时,李飞飞灵光一闪:如果洗衣机能够按照我的意志,自己动手洗衣服,那岂不是造福了全人类?

人工智能,就此进入了她的视野。还在前沿的神经生物学,成了她的学术方向。而居里夫人,也成了她的科学坐标。

此后,她在学术之路上披荆斩棘,一路考入加州理工大学,研究认知神经生物学和人工智能,从此正式迈入了AI领域。

中科院院士和诺贝尔奖哪个好(如果获得诺贝尔奖)(4)

女儿和母亲

2004年,当同学纷纷进入华尔街赚大钱时,李飞飞却选择前往中国西藏,研究藏药。

为何要做这样傻的决定呢?她是为了给母亲寻找医治可能。

因为彼时,李飞飞的母亲被查出罹患了癌症。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美德也随着华人基因,注入李飞飞的人生信条中。

其后一年,她在高原上与牧民一起采药,研究藏药,寻找医治癌症的可能。

尽管这孤注一掷的研究并未探索出惊人的科研成果,但李飞飞的内心却破茧成蝶。

她理解了科学的意义:科学的最大意义,便是造福人类。人工智能,同样要以人为本。

在李飞飞正式开启科学征程时,她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母亲。

中科院院士和诺贝尔奖哪个好(如果获得诺贝尔奖)(5)

那时,李飞飞进入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在图像识别领域展开研究。所谓图像识别技术,简单说,便是帮助计算机看懂世界。

孩子成了她的老师——她发现即便没有人教婴儿如何看懂世界,当婴儿成长到2—3岁时,依然能够对世界拥有基本的认知。

“训练”是诀窍。她开始通过训练,教人工智能建立世界观,正如教导自己的孩子一样。

中科院院士和诺贝尔奖哪个好(如果获得诺贝尔奖)(6)

顶尖的华裔女科学家

2007年,李飞飞的科研之路,开始起飞。

这一年,李飞飞与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华人教授李凯共同发起了ImageNet计划,取得成功。其后,李飞飞选择了开源,让更多人可以借助ImageNet发展图像识别技术。

2016年11月,李飞飞从科研走入实用。她向斯坦福提交申请,开启了为期约两年的学术假期,随后步入硅谷。

两年后的2018年7月,谷歌推出了一款名为“猜画小歌”的微信小程序,用户根据提示词在操作界面绘图,而AI会根据用户的手绘图形不断猜词。

“猜画小歌”迅速风靡,李飞飞在AI圈扬名。

再之后,资本市场刮起了AI旋风,李飞飞备受追捧。但她却格外冷静:“我们不能忽视AI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她所希望的是人工智能能造福于很多很多人和很多很多的工业、产业、企业,而不是仅仅在少数的有资源、有特权的人手里。

这种认知源自于她自小接受的社会主义教育,中国也始终是她魂牵梦绕的家乡,如她所说:“我的心也一直牵挂着这里。”

中科院院士和诺贝尔奖哪个好(如果获得诺贝尔奖)(7)

2020年,她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尽管她已是美籍,但热心中国发展的她,在我看来,可以称得上华人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