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124)

124、我们活着在做什么?

当我们生存目的达到以后,我们在做些什么?如果求存的目的是为了不死去,那我们注定是失败的,因为古今中外,至今没有一个人不死去。如果我们活着的目的是求得在一段时间以内活着,那么活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先不回答这个千古难题,看看我们自己都在做些什么?

大谬不然和不刊之论(大谬不解求生还是求死)(1)

我们在为能够活下去而忙碌,仅仅活着是一个受鄙夷的标准,我们其实在为活得好和更好而奋斗和拼搏。活得好有什么意义?活得好的意义和活着的目的是悖反的,如果只求活着,应该是极简单极节省极小范围活动,以求得最大限度的安全和最稳定、最长久的生存。但活得好就恰恰相反,活得好是与求存不相干的另一个标准。活得好而且是一个无止境的目标,活得好不但是活得快乐,一个更主要的判断是要超过别人,比别人都要好才是真的好。为了这个活得好,人们会以生命安全为代价,人以命相搏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为了没有止境的活得好,人们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为了活得好,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地掘取能源资源,破坏众生物的生存资源;更致命的是,为了活得比别人好,人们不惜发动战争,以杀戮来求胜,以胜利来证明活得比你好。人间竞争的实质性焦点,其实就是:需要我比你活得好。因此,活着是一个基本条件,活得好才是活着要做的事情。

我们活着其实根本不是为了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实现我们想要实现的其他许多复杂的目的。我们得为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道义、我们的主张活着,我们得为着我们的积累财富的目标活着,我们得为着我们不可侵犯的利益活着,我们得为着某种事业活着,我们得为着别人而活着……以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活着也许就是为了让自己活着,让别人不能活着,让一些人活着,让一些人不能活着。认为活着就是目的显然大错特错,我们活着的行为内容跟让自己活着的目的毫无关联,我们制造矛盾、制造仇恨、制造快乐、制造爱恨情仇、制造悲欢离合……这些生活内容,早已超出求存活着的目的,我们创造出盛大的文明社会,是仅仅出于活着的需要吗?

大谬不然和不刊之论(大谬不解求生还是求死)(2)

在活着的形式下,我们制造了非常复杂的生活内容。我们为了求生计而竞争,我们为了求美色而竞争,我们为了求权利而竞争,我们为了求名誉而竞争……人间几乎到了无利不争,无处不争的地步,我们的竞争行为造成的结果是严重的,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组织与组织,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都在激烈竞争。最极端的竞争就是付诸战争,让局部性的或全球性的灾祸与苦难不断发生。这些人类行为,加剧了活着的难度,似乎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求存,我们是在反对活着,我们的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求死,我们费了很大的功夫,就是在争执谁死谁不死,以什么方法死。

我们活着在做什么?在折腾着死去。那几十年活着的时间我们用来做什么了?用来流着汗争生存、用来求取短促的欢乐、用来对付他人的竞争、用来爱用来恨、用来算计和防范、用来取得胜利和失败,用来延续个人的存在……岂止是求得活着那么简单,我们的行为不但大大超出了活着的目的,我们甚至在不自觉的颠覆这个目的。但是,直到如今,几千年来,人类的行为目的、伦理道德、文明发展、文化积累都没有离开过求存的逻辑,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在地球上求生存的,但我们又在不断地发生反生存的行为,我们活着的行为,往往是对活着目的的背叛。醉生梦死、娱乐至死、纵欲而死、花样作死……我们本来就是要死的,但怎么死法,却大为不同。

活着做什么?为了生存。人类的思想模式从未脱离过这个框架,哲学家们一再强调人类以求存为目的。事实上,我们以生存的名义,却在做着不同于生存的行为。我们在做些什么?尚未从根本上来认定这些行为的性质,但从本质上看,我们并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我们以求存为规则,生活的内容早就超越了求存的意义,但我们却无法在求存以外找到生存的目的与意义,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但超出了生存的目的,而且背叛了生存的目的。

大谬不然和不刊之论(大谬不解求生还是求死)(3)

如果我们不给活着以后的行为找到有根据的理由,我们的生活就会显得盲目和矛盾,我们必然缺乏生活的自信,因为我们的行为缺乏正义性,我们的快乐与满足都显得猥琐,与求存的价值目的格格不入,我们并不能理直气壮地追求生存的意义与目的。人们心照不宣的糊涂生活不能再继续下去,对求存目的的质疑终会还我们生活真正的目的与意义。(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