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时晋静公留下预言,全部应验,古人预言为何如此精准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是绝对的老大,经常吊打齐、楚、秦三大强国,长时间称霸诸侯国。后来三家分晋,晋国实力一落千丈。公元前376年晋国最后一位诸侯王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标志着称霸数百年的晋国彻底消失,当时晋静公对韩、赵、魏三家说了一句预言,后来全部应验。晋静公说了什么?为何晋静公的预言如此精准呢?

01晋静公的预言

晋献公时,晋国强势崛起,此后经过晋文公、晋襄公等霸主的努力,晋国不断兼并小国,成为称霸中原时间最长的诸侯国。在晋国称霸的过程中,卿族势力为国君出了力,却也造成了卿族势力过大威胁王权的形势,"赵氏孤儿"便是典型的案例。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1)

《赵氏孤儿》剧照

晋国后期,韩、赵、魏、智、范、中行这六家卿族成为晋国的实力派,决定着晋国的大小事务,君王基本形同虚设。不过这六家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相互之间也常常兵戈相见,结果是范和中行这两家被干掉了,只留下智、韩、赵、魏四家。

智家为了称霸,伙同韩、魏两家攻打赵家,赵家坚守晋阳两年多。最终,在赵家门客张孟谈的帮助下,韩、魏两家反水,同赵家一起攻打智家,彻底消灭智家,智家家族两百多人成为刀下亡魂,智家的地盘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此后三家迫使周天子封他们为王,周天子只得同意,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地图上,又多了韩国、魏国、赵国三国。此时晋国尚在,只保留了一小片土地,不过韩、赵、魏三家连这这少部分土地也不放过,瓜分这些土地之后,将晋静公废为庶民,一代超级大国晋国就这样从地图上被抹去了。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2)

《赵氏孤儿》中的赵家

曾经的晋王晋静公,被放逐到偏僻的屯留,凄风苦雨,倍觉伤感,但是韩、赵、魏始终不放心,晋王还在,晋国王室还在,如今虽然毫无反抗的实力,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只有晋静公彻底被消灭,他们才放心。

公元前349年,已经被放逐27年的晋静公,最终难逃被消灭的命运。放心不下晋静公的韩王,派了刺客前去结果晋静公的性命,临去世前,晋静公悲愤地做了一个预言:"余之后人,皆不得良死!"

晋静公做这个预言并不过分,他被流放至远离政治中心的偏远地区,对韩、赵、魏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在此地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也就罢了,可还是不被放过!当然这是他的想法。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3)

三家分晋

对于韩赵魏来说,即便没有内部势力的支持,外部势力会不会借晋静公捣乱呢?彼时已是战国初期,诸侯争霸形势越发激烈,因此留着晋静公始终是个隐患,尤其是距离最近的韩国。所以等待晋静公的只有死路一条,他自己也没法决定自己的命运,远没有当年晋献公、晋文公等历代先王的霸气。不过,晋静公的预言,无比精准,三国后人,果然"皆不得良死",没有一个是得以善终的。

02预言在韩家后代身上应验

三家分晋,被后人当作由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雄称霸,相互之间征战不断,中原大地刀光剑影,一时间谁也无法吞并谁。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七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晋国在的时候,挡住秦国东出的步伐,长时间无人能敌。晋国灭亡后,距离秦国最近、实力最强大的霸主消失了,刺激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的欲望。从此以后,秦国通过连年征战,不断拓展版图,成为继晋国之后的又一霸主。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4)

秦军强弓硬弩

此后,针对秦国的合纵时常发生,而秦国为了破坏六国合纵也采取了连横的对策。结果是,秦国越打越强,六国越打越弱,尤其是韩、赵、魏三国,因为距离秦国最近,每次战火总是先烧到这三国身上。

秦国的强大,与商鞅变法之后确立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有关,各国人才也争相涌入咸阳。《大秦赋》再现了秦国在嬴政带领下到达巅峰并统一六国的进程,其中韩、赵、魏三国被灭时,晋静公的语言一一应验。

韩国是这三家中最先被先被消灭的国家,韩国实力弱小,最先被灭亡似乎理所应当,只不过韩国被灭得实在窝囊,一点惊心动魄的战争都没有。韩王安不是没有机会,法家大家韩非子就在韩国,其能力不在李斯之下,如果韩王重用韩非子,韩国异军突起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韩非子一直受到冷落,始终得不到韩王的重用。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5)

《大秦赋》中的韩非子

秦王嬴政采用了军事大家尉缭的建议,重金贿赂六国重臣,韩国南阳太守腾成为秦国重点公关的对象,并被成功收买,带着城池和人投降秦国,并被秦国重用,当了秦国内史。不久,嬴政以内史腾为大将征讨韩国,在秦军武力压迫与高官厚禄的诱惑下,韩国很快投降,韩王安成了俘虏,被流放至远离新郑的郢都。

韩王安是第一个被嬴政俘虏的君王,在郢陈平安度过余生是韩王安的想法,这个想法同当年晋静公的想法一模一样。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没几年,原韩国贵族作乱,韩王安虽然没有参与,但也受到影响。

在嬴政看来,只要韩王安在世,不稳定因素就会存在。平定叛乱后,嬴政命令曾经韩王的臣子、如今秦国的南郡太守腾杀掉韩王安,韩王安被迫自裁。晋静公的预言,在韩家后代身上实现了。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6)

《大秦赋》中的韩王安

03预言在赵家和魏家后代身上实现

灭亡韩国后,秦军继续进攻赵国。赵国从不缺少良将,是秦国东进路上的一个顽石,虽然已是战国末期,但是赵国依然有名将李牧,让秦军损失重大却前进不得。

秦国再次采取反间计,赵人内院起火,自己灭掉了李牧。此后秦军在王翦带领下长驱直入,攻入邯郸,赵王迁被俘虏,并被流放至比韩王安还要远的房陵一带。此时,赵王迁的兄长赵嘉在代郡称王。当年因为倡后的谗言,本是太子的赵嘉被倡后的儿子赵迁挤下去,如今赵嘉再次称王,成为末代赵王。

不过秦军并没有放弃彻底灭亡赵国的打算,王翦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而王翦的儿子王贲则攻入代郡。赵嘉战斗到最后一刻,殉国而亡。虽然赵嘉和赵迁当年有矛盾,但是听闻赵国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赵王迁郁郁寡欢,年龄不大便去世了。晋静公的预言,在赵家后代身上也实现了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7)

《大秦赋》中的赵王迁

魏王假也是个有骨气的君王,他坚决抗秦。王贲进攻魏国也付出了不小的牺牲,才进攻三天秦军便损失一万多人,如果要全部占领大梁,还不知道要牺牲多少秦军。秦军只有15万人,大梁守军足有8万,而且防御力量相当强,魏军的抵抗意志也非常坚强。

后来王贲采取了当年智家带领韩家和魏家联合进攻赵家的策略,水淹大梁才消灭了魏国。当年魏家之所以反水,就是担心将来智家会水淹魏家,没想到这担心还是应验了,只不过实施者是秦将王贲。

魏王假被俘后,知道自己不会有好果子吃,在被秦军装上囚车后,魏王假便再没有生还的可能。果不其然,当囚车走到半路时,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伙"山贼",莫名其妙地砍死了魏王假,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这可是横扫天下的大秦军队,谁人敢劫?除了嬴政和王贲,估计没人再做出这样的事来。魏王假莫名其妙地去世,应验了晋静公的预言。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8)

《大秦赋》中的魏王假

04预言之谜

三家分晋与韩、赵、魏灭智家,充满了血雨腥风,智家全家二百余口人几无后人,晋静公被软禁十几载依然没有逃脱灭亡的厄运。此后,战国之间纷争不休,为了消灭对方不择手段,功利主义成为当时的潮流,再无人提起周朝的"礼"。

可以说,三家分晋开了一个坏头,让后续几百年的战国纷争更加混乱,直到嬴政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晋静公当年预言韩赵魏三家"余之后人,皆不得良死",即你们三家的后人都不得好死,如今都得到了应验。韩赵魏三家的后人,也许是受到当年所作所为的惩罚。

不过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晋静公的预言并没有技术含量。"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战国七雄相互征伐不断,力量此消彼长,比如晋国灭亡,秦国崛起,因此三家总有被消灭的一天,当韩、赵、魏被消灭的时候,也是国君"不得良死"的时候。

再说,即便像嬴政一样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最后不也是落了个病死途中、尸臭熏人、被太监利用的下场吗?历朝历代,末代帝王有好下场的能有几人呢?

五公经预言下一个主子是谁(晋静公留下预言)(9)

《大秦赋》中的嬴政

晋静公知道,不管怎么预言,结果基本都是一样的,"春秋无义战",他看透了这一点,故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