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笃笃卖糖粥......”小时候唱过的沪语童谣你还记得几首?那些弄堂里的童谣,曾是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美好回忆。

“海派之源·汇游徐家汇”沪语专场迎春活动日前在徐家汇社区文化中心举行。在故事家龚礼和SMG阳阳工作室多位明星主持人的带动下,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卖糖粥苏州童谣张家港话(卖糖粥新剃头哭烛包)(1)

芳芳姐姐带来了经典沪语童谣,当年回响在街头巷尾的沪语童谣《卖糖粥》《新剃头》《哭烛包》等被再次唱响。

“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哈哈笑。”这是大家熟悉的童谣《哭烛包》。

这首童谣还被当场改编成了徐汇版:“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徐家汇,光启老爷哈哈笑。”

卖糖粥苏州童谣张家港话(卖糖粥新剃头哭烛包)(2)

这些经典童谣,勾起了现场阿姨爷叔们的儿时回忆,互动环节个个跃跃欲试,争相上台表演并乐在其中。

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

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在上海茶楼固定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

卖糖粥苏州童谣张家港话(卖糖粥新剃头哭烛包)(3)

开心果彼得为大家带来沪剧唱段《为你打开一扇窗》,献唱完毕还邀请现场观众上台进行沪剧PK。

拥有百变嗓音的知衡与随机应变的李强,表演了经典老电影片段沪语配音,他们洋泾浜的上海话配音,让阿姨爷叔们笑得十分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