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所以科学道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因果关系和哲学原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因果关系和哲学原理(因为的逻辑因何)

因果关系和哲学原理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天文地理数学物理……

~请你不要,强词夺理。

顺口溜过后,我们今天来咬文嚼字一番。

“因为”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两个字。一方面,“因为”可以用来表示原因;另一方面,“因为”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常跟“所以”连用。

但是细究起来,“因”是一个字,“为”又是另一个字。

“因为”的前因后果

“因”说条件,“为”讲动机。

说因道果,少不了分清动机和结果。

拿最近的热点新闻来举例:

(图片来自微博:极目新闻)

结果是23名工人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好在根据其他报道,工人们暂无生命危险。

为啥呢?

因限电煤气泄露了,这是原因。限电的动机是啥呢?是电力紧张,不得不限制电的使用。

电力为啥紧张?不好意思,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目前也没有权威的解释,各位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分析。

你看,动机明明只是限制电的使用,最后怎么造成了这么多人送进医院的结果?

动机和结果未必是一致的。行动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又或者带来了预期之外的结果。

“好心办坏事”就是这样。换句话说,我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存在误区,常见的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一因多果和因果循环。

不急,我们慢慢看几个例子,一个一个来。

强加因果

有些明明不是因果关系,硬要加上因果,那可就变味了。

这曾经是邪教的手段之一,他们把原本顺理成章发生的事情,描述成是他们信仰的“神”的恩赐。生病?不是吃药好的,而是“神”的庇护。下雨?不是几片乌云带来的,而是“神”的显灵。

古代,一名官员上任地方官,第一次他到达A县,祸害A县多年的虎害突然消失了;第二次他到任B城,刚上任就下了一场大雨,解决了当地的燃眉之急。大家都说这个官员受到了上天的庇护,有非凡的能力。皇上大喜,要给他嘉奖,他坚决不从:这不是我的能力造成的,并非因果关系,只是巧合而已。

这个官员是傻子吗?放着一个大奖励不要。其实,他坚决推脱的原因显而易见——要是皇帝真相信这名官员有特异功能,下一次再遇到什么难题来找他,这可怎么办?

更常见的例子,就是“为你好”与“结果好”,“我这都是为你好啊,你可要相信我!”动机好,可不会必然地导致结果好。

因果倒置

昨天文章里我们就举过一个例子:不是因为玩游戏成了学霸,而是因为学霸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玩游戏。

再来一个,比如飞机坠机。你觉得坐飞机安全吗?

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总会在新闻里看到飞机坠机的消息,这就说明飞机不安全了吗?是因为飞机的安全系数低,所以飞机坠机经常被报道吗?

不是的。要知道,物以稀为贵,重大事件和稀奇事件才值得被报道。

开句玩笑话,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可就是新闻了。

事实上,以2000年的概率算,也要117.65万次飞行才发生一次死亡性空难,更别说现在飞机的安全系数了。这都是远远高于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正是因为飞机的安全系数高,不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发生了事故才容易被媒体关注并报道。

一因多果

你以为的“因”和“果”,很可能是同一个“因”下的多个结果。

比如,冰淇淋销售额高的时候,溺水事故也会增加,我们应该禁止销售冰淇淋吗?

当然不行!这太荒谬了。

那么溺水事故为什么会增加呢?

夏季危险Summer danger

其实是因为天气炎热。冰淇淋销售额和溺水事故的增加都是因为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天气越热,就会有越多的人愿意买冰淇淋;也会有越多的人下水游泳,如果溺水事故的概率不变,基数增大,事故数也就增加了。

所以,单看数据和结果,并不能得到完全正确的因果关系,还有可能是另外一种因素导致的相同变化趋势。

因果循环

因果循环其实就是“因”导致“果”的同时,“果”也反作用于“因”。比较常见的就有恶性循环。因为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所以就想玩手机;玩了手机之后,更加无法静下心来,也就更加无法学习了。

这个例子里,无法静心学习和玩手机并不是一昧的因果关系,它们是相互作用的。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停止循环中的任何一方,就可以打破循环。强迫自己静心专注、或者禁止自己玩手机,都可以从这个恶性循环里跳出来。

智能手机短信的合成图像

因何?为何?结果如何?动机和结果未必一致,因果关系还需多多思量,各位见仁见智,生活中处处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