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国宝——和氏璧,赵王高兴坏了,整天乐得合不拢嘴。可是没过几天,赵王就收到了秦王的来信,信上说他愿意把十五座城送给赵国,只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看到书信,高兴不起来了,他想:“这个秦王一向是只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次为什么这么大方?”赵王想来想去,怎么也拿不定主意,只好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

大臣们知道后,顿时议论纷纷:

“若是答应吧,害怕中了秦王的圈套。”

“若是不答应吧,又怕秦王会带兵前来攻打。”

“应该找个人去跟秦王谈判一下。”

“可是让谁去呢?”

“你去吧!”

“我?不行不行,还是你去吧!”

“啊?我也不行…”

大臣们摆着手,没有一个人敢去秦国。赵王看着他们惊恐的样子,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说:“我家门客蔺相如,是个智勇双全的谋士,他一定会有办法。”赵王听了,赶紧召蔺相如前来相见。

蔺相如来了以后,赵王问:“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你说我该答应吗?”

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啊!”

赵王又问:“那如果他拿了和氏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想,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跟我交,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来到秦国王官,将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主接过后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后又传给大臣们挨个地看,大臣看完后又交给后官的妃子们去看。

得到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国王宫上下一片欢呼:“秦王万岁!秦王万岁!”丝毫不理站在旁边的蔺相如,也不提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看到这里,蔺相如就知道秦王根本就没有要交换的诚意。

他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很好,但是还有一点小瑕疵,请让我指给您看看吧!”

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和氏璧取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接过和氏璧,立刻退到了柱子边上,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秦王派人给赵王送信,说要拿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您是骗人的。可我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都还讲信义呢,更何况是秦国的大王呢,赵王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秦王接了和氏璧,随便拿给下人们传看,一点儿也不提交换十五座城的事情。这样看来,秦王确实没有交换的诚心!现在和氏璧在我手里,秦王若是硬要逼我,我就把脑袋和这和氏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说完,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摔。

秦王想叫武士去抢,可又怕他真的把和氏璧撞碎,连忙向他赔着不是:“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呢?”说着,让人把地图拿了过来,秦王指着地图假惺惺地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王最擅长要鬼把戏了,我可别再上了他的当。”于是,他对秦王说:“这和氏璧可是天下闻名的宝贝,赵王送它来秦国的时候,可是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和氏璧,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我才能把和氏璧献上。

秦王根本不想这样做,可蔺相如的态度坚决,只好无奈地说:“好,就按你说的办吧!”说完,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来到旅店后,叫一个随从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带上和氏壁,悄悄返回赵国去了。等到秦王发现,已经来不及了。他想发兵前去追讨,又怕赵国已经在军事上做了充分的准备。秦王欣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也就没有为难他,放他回赵国去了。这就是历史上“完壁归赵”的典故。

完璧归赵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完璧归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