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和太极拳哪个更厉害(传武对比咏春拳VS太极拳)(1)

咏春拳是南拳的一个分支,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咏春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其中的“马”字是当地方言,下盘步型的意思。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弹性出拳、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等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粘、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

咏春拳和太极拳哪个更厉害(传武对比咏春拳VS太极拳)(2)

咏春拳

随着咏春拳的发扬光大,派生出叶问系咏春、宏极咏春拳、岑能咏春拳、阮奇山咏春拳等,有如太极拳派生出武当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等一样。

咏春拳与太极拳的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古有“北太极南咏春”之说,太极拳与咏春拳都诞生在清朝末年,时间相近,这就有了相互借鉴的历史根源。的确,它们之间隐隐有些丝连,并且在功法、拳法有着相似之处。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探索传统武术的本质,这样有利于进行武术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咏春拳和太极拳哪个更厉害(传武对比咏春拳VS太极拳)(3)

太极拳

咏春拳为二字钳羊马,叶问系咏春为内八字步法,两脚尖相交形成60°夹角。在八卦掌中的扣脚有这个步行,其目的都是为了稳定,而后借地之力。彭氏咏春,两脚力源由脚蹬地产生,通过踝、膝、胯、肩、肘、腕、手指的传递把力最终传到手上,这在咏春拳里叫“六节劲”,而且节节能发劲。在太极拳中加入了腰胯的概念,叫“行气如九曲珠”。那么咏春拳中为什么不强调腰胯而强调腰马呢?腰马合一是指腰和腿部形成一体发出整劲,咏春拳讲究的是“摊腰锁胯”,即把腰摊出来,把胯尖抻出来,用尾骨抵住后胯,把胯固定住,腰与腿的连接是胯,胯一固定住,腰马就自然合一了。

咏春拳和太极拳哪个更厉害(传武对比咏春拳VS太极拳)(4)

咏春拳是“摊腰锁胯”,而太极拳是空腰转胯。空腰是把腰椎拉直,即以命门穴为重心,上面头大椎向上领,下面盆骨向下沉,形成对拉之势,这样把腰椎、胸椎、颈椎都拉直了,古人叫“过三关”。拉直腰椎叫空腰,拉直胸椎且配合胸骨下沉叫空胸,这个道理就像门轴、车轴一样,轴直了才能转,所以说空腰是为了转胯,空胸是为了转肩。转腰胯就能发出螺旋力,就能改变自己的重心,就能破坏对方的重心。太极拳是从胯上转的,那么咏春拳呢?咏春拳是从脚下转的,二字钳羊马站好后,以脚跟为轴,两膝有相合之意,再加上摊腰锁胯,转马时才能腰马合一。松肩坠肘要求一样,其目的是把肩拉开,使气下沉,重心由胸腹部下移到小腹部,并且使借地之力通过脊椎顺利地传递到手上。

咏春拳和太极拳哪个更厉害(传武对比咏春拳VS太极拳)(5)

咏春拳与人讲手时的姿势,和吴式太极拳的抱七星很相似,咏春拳的摊手与陈式太极拳的掤手很相似,其应用法则都强调中线原理,出手都要走螺旋,都讲究柔化刚发,不与对方用力相拼。

咏春拳与太极拳的差别?

咏春拳与太极拳在功法、拳法上有着相似之处,并不等于咏春拳与太极拳在训练手段和技术是一样的,这两种拳的差别有:太极拳从轨迹来说讲圆,讲究化劲、引劲、接劲等,走刀剑锤劲;咏春拳讲的是最短距离,特别讲究中线原理,类似打点出刺的方式,走枪劲。

咏春拳和太极拳哪个更厉害(传武对比咏春拳VS太极拳)(6)

又比如两种拳术都说自己是“以柔克刚”,但是太极拳比较要求“用意不用力”和“牵动四两拨牵斤”,而咏春则没有这样细化的讲究。

咏春拳和太极拳哪个更厉害(传武对比咏春拳VS太极拳)(7)

再比如:太极拳讲究对劲道细化的理解,咏春拳要求有寸劲和听劲,那种寸劲是人体的爆发力,是明劲,那种听劲是局部于掌、腕、肘、臂;太极呢?要求有明劲、暗劲、长劲、短劲、化劲,引劲、接劲和全身整体的听劲、发劲,一举手一投足,皆是太极,挨到何处,何处发放。太极拳也有寸劲,这种寸劲的发劲方式不同干咏春拳,是丹田内气的抖动贯穿全身,是神、意、气、劲的高度结合。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陈雄

责任编辑:锦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