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广州。

晴空万里,乌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大早太阳就失去了春天时的那份温文尔雅,像火球似的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出全部热量。

闺女中考结束便来广州“避暑”,这天恰逢我和夫人双休,一大早驱车带着她来到白云山脚下的南门,抬眼望去,没有昔日雨后的雾拢云山,只有骄阳似火、万木葱茏。

白云山,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

二天游白云山(夏游白云山)(1)

进入山门,沿着柏油路缓缓上行,穿过“蜂蜜世界”来到回归林。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洗刷了祖国百年耻辱,那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大家至今还铭记在心。为了纪念香港、澳门回归,广州市政府兴建了回归林。回归林占地近3万平方米,内设回归广场、回归廊,并种有紫荆、花玉兰、红棉,这些市花、区花都象征着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我们一行在回归林稍作休憩继续前行,不经意间就闯进了蒲谷濂泉。这里山涧流泉迂回环绕,是一个自然、野趣的热带沟壑雨林。沿着蒲谷石阶向上爬,慢慢走进蒲涧,潺潺流水声先抑后扬,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整个涧溪也逐步展现在眼前,汇聚在深谷中的水声,似乎一个个欢脱地跳跃出来:山溪随着地势层层跌落的哗哗声,流水绕石时聚时散的淙淙声,涧泉轻拍溪岸卵石的泠泠声......各种泉响交融夹杂在一起,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林中的虫鸟也似乎比外面的唱得更起劲儿。游客在岸边休憩,倾听溪流的潺潺声、享受凉风的轻抚,惬意浓浓;小朋友在溪旁嬉戏,寻觅鱼儿的足迹、尽情的游玩,趣味无穷。

蒲谷尽头顺着崎岖的山路转入能仁寺,它是白云山众多古寺庙中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它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寺内建筑物与其它寺庙“山门次第开”不同,而是依山向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钟鼓楼、大雄宝殿、慈云殿等。

遗憾的是此时已无法感受小路尽头那座大雄宝殿里悠悠的晨钟暮鼓了,据寺内工作人员说“晨钟暮鼓早8点、晚5点,来错时间听不见。”故未能亲身感悟“梵音萦绕”的妙境。能仁寺地势三面环山,幽谷深藏,绿树成萌。寺里主要古迹有跑虎泉、甘露泉、玉虹池、流云飘月、古桥等。是白云山恢复文物古迹中的典范,它以气势宏大,古迹众多,灵验的风水宝地而吸引了许多前来参观与朝拜的游客。但能仁寺有一条与别的景区寺庙不同之处是:寺内没有香火,这是为了更好地提倡绿色环保和净化空气,同时也为了杜绝山火隐患。

继续登顶,闺女似乎累了。头顶的阳光穿过树木的空隙肆意地炙烤着爬山的游客。

“九龙泉!”——前行队伍中有人惊呼。寻声望去,只见两条石柱上雕着腾龙,对面的石壁上也栩栩如生地盘着九条龙,其中八条两两相望的龙头口中都有泉水喷薄而出,再经石盘承接后漫入眼前的水池,形成一道亮丽的“飞瀑”。

九龙泉是白云山知名度最高的泉眼。相传秦代安期生采药到白云山,山上并未发现泉。一天,山上忽现九个长得白白胖胖的童子在嬉戏,一会儿,九童子化做九条彩龙,腾空而去,就在九童子出现的地方,冒出一个泉眼,泉水奔涌而出。因此安期生把它掏成一井,供人取用,得名"九龙泉",又叫"安期井",到了唐朝这里已经成了百姓祈雨朝拜的圣地。清代杭世骏就为此九龙泉题诗“怒挟疾风穿壁去,徽贪明月抱失眠”,可见当时气势非凡。“九龙泉”不仅历史悠久,名声在外,而且水质清冽甘甜,深受市民偏爱,特别是茶客的钟爱。用九龙泉泡制的茶,清香甘甜,入口幼滑,口感细腻。九龙壁图上的九龙戏水、鱼、虾、龟等雕刻得精致而又真实,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可见当初那些能工巧匠个个都是鬼斧神弓。

游过九龙泉,辗转崎岖石阶蜿蜒而上。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巨大的黄白色石英岩上刻的“白云松涛”四个字。

白云松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羊城八景”之一。是1965年1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先生登临此处时的亲笔题词。以前这里种的是马尾松,当时四面松林,生长茂盛。因松叶整齐形如针状,风吹过叶隙间,叶片摩擦时会发出独特的松涛声,犹如江河滔滔不绝水,故名“白云松涛”。

这里有宽阔的休憩平台,有精致的楼台亭榭和伟岸挺拔的树木。临南边一道石栏杆可供游客逗留小坐,俯身只见一片起伏跌宕的林木,郁郁葱葱,绵延数十里。更让人大提兴致的是大半个广州城市尽收眼底、松风鸟鸣、惬意斐然。爬山累了的游客在这里有说有笑,拍照、吃零食、玩扑克、趴在粗矮的马尾松上留影......可见是乐此不疲。

稍作休息继续向顶峰“摩星岭”冲刺,经过一番折腾购买了“专用通道门票”后来到登梯口,抬头望去,陡峭的石阶直矗而上。


二天游白云山(夏游白云山)(2)

摩星岭位于白云山苏家祠与龙虎岗之间,是白云山最高峰,海拔382米,是白云山三十多座山峰之首,据记载宋、明以前没有"摩星岭"之名,只有第一山之称,康熙修《广东志》绘白云山图在卷首称此山峰为"摩星岭",名曰"天南第一峰",从此得名摩星岭。李时郁有诗《摩星岭独坐诗》为证:独坐摩星岭,回看几百峰,斜飞银瀑布,削出玉芙蓉。纵日乾坤里,腾身霄汉中,方壶知不远,云外度疏钟。俗话说"不登白云山,不算到广州城,不登摩星岭就不算到白云山"。由此可见这话一点也不假。

陡峭的石阶让我们气踹嘘嘘,汗流浃背。每次爬上十来级阶梯就要暂作休息,闺女一个劲儿的抱怨“早知如此,不该来了.....”,一边给她鼓励:“坚持就是胜利,读书学习工作一个道理,在人生之路上,往往咬紧牙关度过最难的一步就功成名就勇登高峰了”!一边在后面推扶着她继续高攀。

终于登临摩星岭主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瞭望台,除了两个“锁爱台”上挂满了锈迹斑斑、密密麻麻的各种样式的锁外,便只见“白云山上白云飞,白云山下白云浮”的特有风姿。极目远眺,现代化大都市广州城建筑是星罗棋布,东望沙河镇,南临珠江水,西看五羊城,北观黄婆洞,祖国南大门的景色尽收眼底。此时不由想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真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广州人一向有登高祈福的习惯,登上摩星岭,会带来平安和幸运。在摩星岭顶部平台有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寓意为"登高揽胜",凡登上摩星岭顶峰的游客,在此合影留念,抚摸此建筑物,围绕转一圈,会带来"吉运"。

午间烈日当空,室外温度达35摄氏度,我们一行人拍照留影后稍作停留便匆匆下山,途经桃花涧、黄婆洞水库,绕道梅花谷返归山脚,回望白云山,郁郁葱葱,峰峦重叠。难怪每逢佳节,广州城里万人空巷,如潮的人流涌上白云山,人山人海,通宵达旦,人们似乎只有一个心愿:登上白云山,避灾厄,求好运,祈安康!

或许还有登高忆乡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