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或许是对自己感到满意且充满信心,但如果太自信,甚至达至目中无人,不听别人意见,有可能是患有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又指他们的脑结构有5部分与常人有异,所以才造成一连串的偏激性格及行为。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心理学之自恋型人格障碍)(1)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其实多数与强烈的羡慕情绪有关。患者可能强烈羡慕某些族群,并渴望成为对方,因而把自己伪装成该族群,并想像自己被他人以相同的方式羡慕。不过,亦有不少患者因为在童年曾遇到创伤性经历、甚至被虐,令大脑受损阻碍正常发育。

自恋型人格障碍通常有以下9大特征;

1. 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跟能力,像是夸耀自己的成就与才华,在毫无具体作为的情况下,要别人视他们为佼佼者、胜过所有人的卓越成就。

2.專注幻想無限的成功、權力、才華、外貌或是完美的愛情。

3. 相信自己「特殊又唯一」,只有高知識分子、高階層、達官貴人等其他「特殊的人」才能了解他們。

4. 無論受到多少的讚美,永遠覺得不夠。

5. 強調特權,希望別人主動對自己禮遇、提供優惠,或是自動服從、滿足自己的意願。

6. 跟別人相處時,會不斷佔別人便宜直到「榨取」的地步,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7. 不願意傾聽別人的感受、理解別人的需求。

8. 常常嫉妒、羨慕別人,但又相信別人正在嫉妒、羨慕自己。

9. 表现出非常自大跟傲慢的态度。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心理学之自恋型人格障碍)(2)

自恋型人格障碍脑结构特殊?

当患者在童年时脑部曾受外伤和受到虐待者(通常是自恋者)的伤害,已被证明实际上会改变大脑中的细胞结构和神经,一些关键的大脑区域也会受到影响,这些包括前脑岛、前额叶皮层、海马回、杏仁核和大脑皮层。这些变化随着长大成人,继续活在自恋的状态中。

自恋是多种性格特征的综合体,而这些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但凡事走了极端,就成了病;自爱自重过度到了自恋的程度,就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了精神疾病: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心理学之自恋型人格障碍)(3)

关于治疗

首先说服患者承认自己得了这种病就不容易。别忘了,NPD的症状之一就是把自己当作完美无缺的存在来爱慕,而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

NPD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布兰特·罗伯茨(Brent Roberts)说,这种逆向关联走势十分明显。

他表示,年长的人比年轻人较少自恋,这一点得到无数专业研究“反覆的、令人信服的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