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五帝,多数人的印象来自《史记》。黄帝家族姓姬,消灭蚩尤劲敌,发明车船货币,研究生产工具,制定天文星历,恩泽遍布大地,嫘祖是他的正妻,教民养蚕织衣,不再用树叶蔽体,仓颉堪称他的左膀右臂,传说发明汉字是“仓老师”的功绩。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为什么说上古时代的)(1)

随后是玄帝颛顼,他爹是黄帝二儿子昌意,颛顼巩固了中华的根基,从他开始重男轻女,假如陌生男女相遇,女人必须躲避,否则将遭受暴力无情的打击,放到现在看很不合理,更不用提女权主义,可是考虑那时的实际,男人的确是社会的主力,因此别这样就把颛顼贬低,连伟大的屈原都自称是他的后裔。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为什么说上古时代的)(2)

帝喾最终将堂叔颛顼接替,他的父亲是黄帝的孙子蟜极,《史记》说他顺天之意,知民之急,节约克己,守成御敌,他管辖的中华大地,万民满意,乐业安居。帝喾还有一点很值得称奇,他的几个儿子相继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轨迹,契是殷商的祖先被永远铭记,还有一个儿子叫弃,也就是大周王朝的始祖后稷,而最不起眼的是挚帝,因为挚帝能力不济,被认为没有资格将天下治理,难算五帝之一,所以帝喾之后便是尧舜禹。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为什么说上古时代的)(3)

伊祁是尧帝的姓,放勋是尧帝的名,千万不要说“伊祁放勋”来自东瀛,他管理的天下可谓四海升平,所以后人有人说尧时鼎盛,起码没有那么多奸佞,这种说法当然不够公正,在那个年代也不会出现财富过剩,自然也没有太多的利益可争,虽说不见得有人祸折腾,但自然灾害却不可能安宁,所以尧的治理也不是简单的平静。这位传说中圣洁的唐尧帝,当然也是帝喾的子裔,他进一步规范了道德伦理,眼看着驩兜共工放荡不羁,三苗作乱还有鲧的治水不济,都让这位贤君又急又气,忍无可忍地传下旨意,让女婿舜把他们发配到蛮夷,也有人说鲧是因为和尧舜争权夺利,才被当权者无情地打击,毕竟鲧的父亲据说是颛顼……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为什么说上古时代的)(4)

各种传说难免有歧义,恐怕也找不到什么万分可信的证据,可尧帝的英明几千年来一直被树立,比如说他对于小过小错并不严厉,允许赎罪可以用流通的货币,拿钱买罪看似就是由尧所发起,然而他认为那会保护子民的生计,因此在尧逝世的头几年里,据说老百姓如丧考妣,跟失去父母一样举国哭泣,仅凭他不将天下归于自己,足以成就让后世敬仰的业绩。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为什么说上古时代的)(5)

尧之后该由谁接任?有人认为尧的儿子丹朱可以为尊,但尧却认为丹朱愚笨,继承人则制定给了舜,舜是尧的女婿,而且还娶了尧的两个女儿为妻,之所以能接过禅让这面大旗,不仅因为尧子丹朱不成器,更因为舜的能力和脑力,生父继母和兄弟,天天设计着他的死期,可是舜似乎总有运气,创造了种种生还的奇迹。上房顶修屋子父亲把大火燃起,他可以事先准备好两个斗笠,当作两扇羽翼,如同飞鸟般成功将火魔的躲避;入地挖井被家人埋在井底,企图让他窒息,可他依然有提前准备好的逃生之计,早有密道出口让他从“死穴”逃离,回到家中不躁不急,看不出有任何怨怼的情绪,证明了圣贤嘴里的孝悌:尽管有不仁的你,但我永远不会不义。这就是舜帝,后人说他心胸像宇宙浩瀚无际,爱心像雨露滋润大地。舜更大的功绩,是对鲧的儿子禹重用不疑,最终让万民不再遭受洪水肆虐的侵袭。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为什么说上古时代的)(6)

禹也凭借其功绩,最终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后一位天下首领,但如果根据《史记》的说法,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位贤君合称为五帝,而大禹只能算是夏朝的国君。可这里面的问题是,大禹自己是没有建立王朝的,是他的儿子启接替他之后,才开启了“家天下”的王朝时代,那么,一个问题就来了,禹如果不算“五帝”之一,又不算夏王朝的建立者,那么禹到底该是什么身份呢?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后人的传说,目前还没有找到什么有力的考古证据,证明这些上古传闻,所以,上古时代的“五帝”,很可能就是包括禹在内的六位君主,甚至都不算挚帝因为古人在统称一些前辈名人的时候,经常会用三或五这些数字,但实际人选,又远远不止数字中定义的数量,比如大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四个人,也被成为“三王”,至于春秋五霸,人选就更多了,公认的霸主,至少就有六七位。可见,这些名号的纪念意义,更加大于其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