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饭店餐厨垃圾该如何正确处理(餐厨垃圾咋处理)(1)

饭店餐厨垃圾该如何正确处理(餐厨垃圾咋处理)(2)

每天12时,正是市人大机关食堂就餐的高峰时段。食堂一角,在张贴着“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字样的垃圾桶前,就餐完毕的干部、职工排好队,将分类后的垃圾有序投放:先将纸巾、牙签、塑料袋、酸奶杯等投入“其他垃圾”桶,再将剩饭、剩菜、汤汁、果皮、蛋壳等投入“餐厨垃圾”桶……9月8日、9日,市机关事务局、市城管执法局在沈阳市人大机关、沈阳市政协机关继续组织“垃圾分类进公共机构”活动。

市人大机关食堂:

规范垃圾投放优化就餐人数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食堂餐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规范餐厨垃圾投放,为广大员工提供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机关食堂早于两年前就率先行动起来,对餐厨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行政处相关负责人尤勇告诉记者。

尤勇指着食堂出入口处一角说:“你看,这里明确标注了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字样,自2019年6月开始,广大干部职工就逐渐做到按照提示字样分类投放垃圾。”

尤勇介绍,垃圾分类之前,市人大机关一共设置了6只垃圾桶,每只容积在120升左右。实现垃圾分类后,6只垃圾桶减少至4只,每一只桶高度降低到约70厘米,桶的容积减少了近70%。“垃圾分类之后,垃圾减量特别明显。”尤勇说。提及垃圾减量的原因,尤勇分析说,除了垃圾分类之外,光盘行动和优化就餐人数也是关键。

目前,人大机关食堂一、二层总计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平均每天总就餐人数为280人左右。2019年6月,市人大机关开始进行垃圾分类,两年多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在,平均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总量约40公斤,实现垃圾减量约50%左右。这些餐厨垃圾全部由一家指定的企业,通过每两天清运一次的方式,实施全封闭清运。

市政协机关食堂:

实施精细化管理从源头减量

9月9日12时30分,在市政协机关办公楼,记者采访时得知,在提升软硬件设施的同时,机关食堂垃圾分类工作坚持从源头抓起,从产生垃圾的第一步开始,就严格执行分类投放的标准,后厨人员坚持按要求操作,既节约成本又减少垃圾产出量。

“像西兰花、青萝卜,厨师们将以往会丢弃的皮、梗制成菜品或腌制成凉菜。”市政协机关办公楼物业相关负责人张健告诉记者,胡萝卜头、芹菜根做腌肉料,去除异味,一举两得。如此,就能物尽其用,也体现了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

在食堂出入口处,物业人员对残食分类投放进行严格管理,提醒就餐人员减少残食剩余量,倡导光盘行动。据了解,机关食堂每天大约有130人就餐,餐厨垃圾产生量每天大约有30公斤,较比分类以前的50公斤,减少将近一半。

在强化宣传引导方面,机关各部门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就餐人员自觉、科学地开展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大礼包”:

把分类理念带回家

在机关食堂门口,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工作人员都会在垃圾分类宣讲台前驻足,咨询垃圾分类的常识。“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有机关干部感叹说,垃圾分类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减少了污染、美化了环境。

市城管执法局分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是培养分类习惯的第一步。机关同志要带头参与,把“垃圾分类大礼包”带回家。家庭开展垃圾分类仅需在厨房增加一个厨余垃圾桶,把剩饭剩菜倒入桶中。下楼时,将厨余垃圾袋(绿色袋)和其他垃圾袋(黑色袋),投入相对应的垃圾桶中即可。

活动结束后,上述两大食堂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以后要继续探索符合食堂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工作措施,把分类工作做实、做强、做出特色,发挥机关示范带头作用,提升保障服务能力。按照四分类原则,继续实施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源头分类工作。

据统计,此轮“垃圾分类进公共机构”活动在市级公共机构共发放“垃圾分类大礼包”1600份。通过宣传,提高了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垃圾分类的意识。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唐葵阳摄影记者王勇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