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作为高校的“掌舵人”,是高校奋楫扬帆,抵达世界一流的核心力量。

“双一流”高校不仅在学术水平上代表着中国高校的实力,同时也是我国高校的管理智慧和治理能力的集大成体现。如何带领一所大学跻身世界一流之林,与高校的“掌舵人”密切相关,因此高校校长成为备受关注的群体。

今年以来,“双一流”高校换帅动作频频,引发广泛的关注。软科(ID:zuihaodaxue)对147所“双一流”高校现任校长进行了盘点,其中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宁波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空缺,截至目前,共搜集到143所“双一流”高校现任校长的任期情况。

双一流2011(最长12年双一流)(1)

双一流2011(最长12年双一流)(2)

32位新校长,走马上任

今年以来,“双一流”高校进入密集换帅期,2022年才过去了仅四分之三,就已有32所“双一流”高校相继完成了校长的更替。

60后居多,70后接棒

在今年的“双一流”高校32位新任校长中,23位“60后”成为主要力量,还有9位“70后”接棒校长一职。

多位“60后”校长曾有“双一流”高校校长任职经验。

今年4月,履新厦门大学校长的张宗益,生于1964年,工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教授。此前,张宗益长期在重庆学习、工作,2012年4月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2017年12月任重庆大学校长,2022年4月南下厦门大学任职。

今年8月,陈雨露任南开大学校长。1966年出生的陈雨露,在履新南开大学校长前,也曾在2所“双一流”任校长,2010年3月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11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70后校长年轻有为,学术实力出众。

其中,最年轻的是辽宁大学“75后”校长余淼杰,出生于1976年,曾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全球经管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者,也是首位获得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奖的华人经济学家,2022年8月成为辽宁大学 “掌舵人”。

双一流2011(最长12年双一流)(3)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图片来源:辽宁大学

此外,同为“75后”的还有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郑磊,出生于1975年,自从2011年归国后就一直在合肥工业大学任职,11年来先后担任了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科研院院长、副校长等重要职务,并于2022年7月出任校长。

“院士校长”超三成

在32名新任校长中,有10名两院院士,占总数的31.2%,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

从5月27日到6月5日,短短10天内,就有4所“双一流”高校迎来“院士校长”。

5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龙腾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他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防和军队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8项。

6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任重庆大学校长,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6月5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同时迎来院士“挂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任河南大学校长,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任郑州大学校长,她在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领域)。

这些新上任的“院士校长”在各自学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成绩斐然,作为“双一流”高校的新晋“领路人”,为推动高校科技攻关,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双一流”建设发展带来新思路。

载誉归来,挂帅母校

从这些新校长的履历来看,还有几位新任校长和自己的母校有着很深的缘分,他们曾在这所高校就读,如今“校友变校长”。

8月12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干部大会上,正式宣布华桂宏回到其母校南京师范大学任校长。此次履新,让他以全新的身份与母校再次“见面”。1982年,他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2006年起,他辗转江苏省内多所高校任职,2013年他曾重返母校任职,任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2年8月,华桂宏再度重回母校,携手同行。

6月5日,张锁江任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早在2018年,张锁江院士被聘为河南大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他曾在聘任仪式上感慨道:“河南大学给我的教育,是我平生最大的恩惠;如今归来,赤子之心一如往昔,我将竭尽全力,为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高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双一流2011(最长12年双一流)(4)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图片来源:河南大学

1月7日,黄如从北京大学南下,任东南大学校长,曾为东大学子的她,可以说是“回家”了。黄如在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读博,之后留校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5年,黄如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仅46岁,成为中科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女院士。

无论是情怀所致,还是缘分使然,校友时期的他们,见证并参与了母校的发展;而今作为“掌舵人”,必将带领母校走向新高度。

最长任期,已达12年

校长是大学的核心,其决定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方向,而校长的任期长短对于大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上任时间的统计来看,截至目前,143位“双一流”高校校长平均任职年限约为3.5年,任期最长的校长的任职时间为12年。其中,有103位校长的任职时间小于5年,占比72%;35位校长任职时间在5-10年之间,占比24.5%;任职时间超过10年的校长,有5位,占比3.5%。

双一流2011(最长12年双一流)(5)

这5位卓越的校长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带领学校实现了跨域式发展。

其中任期时间最长的是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已任职超12年。付贤智1997年从美国回国后,作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到福州大学工作,先后担任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催化研究所所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担任福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扎根于福州大学25年间,带领学校攀登科研高峰,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光催化研究所,成功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实现了光催化技术的产业化,填补了我国光催化技术在应用领域的空白。

双一流2011(最长12年双一流)(6)

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图片来源:福州大学

付贤智校长带领福州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福大从一所地方院校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福州大学从2017年首次入围,到2022年已进入世界前400名。福州大学化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前15名。2017年和2022年,福州大学两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全面开启了争创世界一流的新征程。

谭天伟担任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至今已有11年。1993年,他就来到科研条件艰苦的北京化工大学拓展自己的事业,瞄准科技前沿,服务国家社会需求,在生物化工与生物技术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实现了有机合成用脂肪酶的生产和酶工业催化的应用;建立了基于标志代谢物控制的发酵放大新方法,并用于酵母发酵产品的工业生产,2002年、2008年,他先后获得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6月,他出任北京化工大学校长,带领北京化工大学迈向世界一流。2017年9月,北京化工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2020年至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学工程学科稳居世界一流学科前10名,连续3年排名上升,发展势头强劲。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挂帅母校11年,扎根东北大地育人育才。刘益春院士于1985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8年,他回到母校物理学院任教,并在2012年出任东北师大校长一职。多年来,他一直潜心科研攻关,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等课题12项,2015年、2019年,他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在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近年来,东北师大学科建设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大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6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 。刘益春以夯实的学术实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东北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任期超过10年的校长还有2010年12月起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的王焰新、2011年4月起任西南大学校长的张卫国,在他们的掌舵领航下学校全面开启了争创世界一流的新征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种主动选择,体现一所大学的责任和担当。纵观世界历史,大学已经走过近千年的发展历程,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使命,世界一流大学总是在努力寻求更高的发展目标中不断提升、不断发展,引领本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卓越的大学校长,对学校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届又一届的高校校长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蓝图,接力奋斗、接续探索,扎根于中国大地,走出富有活力和特色的高等教育中国道路。

参考来源:

[1]八闽人才风采录之院士篇:付贤智

https://mp.weixin.qq.com/s/H1KFbfBmNVxrWfVjAUbAPg

[2]世界排名再提升!福州大学稳居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前400名!

https://mp.weixin.qq.com/s/xkP2bzPCuVoVnnM4ag-MkQ

[3]北京化工大学-学校概况-校长谭天伟

https://www.buct.edu.cn/_t500/2019/1112/c11397a149724/page.psp

[4]东北师范大学-学校概况-校长刘益春

https://www.nenu.edu.cn/info/1007/9243.htm

来源: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