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想摆烂的疲惫状态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为“精神倦怠”(mental fatigue),是指长期压力下,低回报的长期高认知负荷工作后的身心疲惫状态。这时你感觉大脑停止运转,精神枯竭,思维变得迟钝,无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下降。

2017年发布的《职场人厌班情绪调查报告》显示,上班族[丧班](讨厌上班却不得不上班)现象严重:有40.6%的人自称[丧班晚期],32.3%的人自称[中度丧班],只有27.1%的人自称[没有/轻度丧班]。

年龄不够还想上班怎么办(不想上班只想摆烂)(1)

“精神倦怠”的症状:

1. 情感枯竭:对工作失去兴趣和热情,觉得极度疲倦和厌恶

2. 去人格化:对与工作有关的人物刻意保持距离,并表现出忽视冷漠的态度。

3. 成就感降低:在工作中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体验感降低。

通俗点讲就是:我没兴趣、我不想干了、我不行了。

造成你想“摆烂”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许多职场人不得不“一心多用”,开展多线程工作,同时处理多件占用不同认知资源的任务,这种大量任务的叠加出现加剧了认知负荷的强度,而高强度的认知负荷容易造成疲惫,进而精疲力竭。

很多人抱着高期待加入职场,却发现自己高负荷但每天做着重复的事,就像在画圈一样,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慢慢地就开始出现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都漠不关心....

如何给自己迅速充电避免陷入摆烂?

1.饮食习惯:

每日按时吃早餐维持到中午之前的能量。

减少糖制品。食用糖制品会在30分钟内增加疲劳感,因此适当地减少糖制品的摄入能帮助我们维持一天的精力能力。

2.适量运动为身体蓄能: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运动可以活跃身心,增强体质,在运动中可以寻找到快乐!或者挑战一些极限运动,发掘自己的潜能!可以先设定一个小目标,如每天步行10分钟,慢慢再增加步行时间,循序渐进避免半途而废。

3.规划工作时间,做好工作总结

将每日需要做的事情规划好,排列优先级别,按时按点地完成工作。记得给自己预留一定的备用时间,应对领导突然安排的一些紧急工作。

4.自我关怀持续维持身心平静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无论是跑步、运动,还是音乐、画画等等,都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所在。亦可以和好友一起加入一些同城兴趣小组,去做一次旅游,逛逛一直向往又没有去过的地方,在大自然中舒缓紧绷的心情。

希望这些能帮到心累的你!愿大家一起“智慧生活,适量摆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