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用稻草种植方法(怎么用长稻草种植平菇)(1)

“你相信吗?稻草能卖出比鱼还高的价钱”,“无用的稻草比鱼还贵,真是奇怪了”。最近,村里大家都在议论这个事情。

在我们村子,稻草一直是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的,以前除了少量的喂牲口、做铺垫用外,大部分都被烧掉或者堆在稻场上烂掉了。如今,农村机械收割后的稻草怎么处理更让人犯难了,焚烧吧不仅污染环境,还被禁止,留在地里吧,又影响耕种,也没有谁拿来卖钱的,更不用说比鱼的价值还高了。

一打听,原来是王岗村有一个叫成铭的村民,利用稻草种植平菇,批发价一斤卖到3块钱,而当地的白鲢鱼一斤只要2.5元,平菇的价格比鱼高 出0.5元。我对这事很感兴趣,决定去拜访。

刚过冬至,凛冽的寒风一下子将气温降了十多度,地处长江南岸的王岗村,空旷的田野见不到人影,但在成铭的大棚里,却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一排排齐腰高的矮墙,墙上层层叠叠长满平菇,成铭夫妇正在采摘,大棚外有五六个小贩在等着装货,在忙碌中,他不停地接电话,都是菜市场的商贩跟他要货的。我足足等了一上午才跟他搭上话。

平菇用稻草种植方法(怎么用长稻草种植平菇)(2)

老实寡的成铭谈起现在平菇的俏销,他打开了话匣子:冬天到了,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打起了火锅。其中,肉厚肥美的平菇成为大家热衷的食材,现在平菇是供不应求,很多商贩都是亲自上门来采购,我一天就出菇5千多斤。

成铭属于那种勤恳朴实的农民,农忙在家盘弄着几亩责任田,农闲就四处打散工,干的都是下力气的活。五年前的秋收后,成铭随亲戚到江西九江一个水电站工地打工,工地旁边是一个农场,劳作之余成铭总是到农场转转。有一天,他发现农场工人把很多稻草堆在一起用塑料盖起来,一问,人家说是种平菇的。而且还告诉他,稻草种平菇也不用什么技术,把稻草用水一泡,种上菌种盖上薄膜,一个月后就可以收平菇了。成铭来了兴趣,想到自已家乡是水稻产区,稻草在村里到处都是也不值钱。家里也有人种过平菇,但都是用棉籽壳袋装种植,这种用长稻草直接种平菇还是第一次见到。当即决定,回家种平菇。

一个月后,工程完工了,成铭没有跟亲戚转战别的工地,而是回家将自家几千斤稻草泡到池塘里,又从县里的菌种场买来平菇菌种,然后把泡好的长稻草直接铺在地上,撒上平菇菌种,盖上塑料薄膜,就等着一个月后采菇了。

平菇用稻草种植方法(怎么用长稻草种植平菇)(3)

半个月后,并没有等来长出平菇,全部污染了,长满了杂菌,一个菇都没有出。成铭傻眼了,赶紧四处托人从市农科所请来专家,专家看了以后说:问题主要出在稻草上,因为稻草上面有一层蜡,如果不处理掉,它就不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专家告诉他:平菇菌丝生长的主要营养是稻草里的纤维素,但这些纤维被稻草外表的蜡质紧紧地包裹着,菌丝想要进入稻草内部吸收营养的时候,就会遇到蜡质层的阻碍而无法向前延伸。得不到营养,平菇的菌丝就长不了,杂菌反而长起来了。专家最后教成铭,用石灰水浸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当初在江西,人家只告诉他稻草先要用水泡,没有讲必须用石灰,成铭着急回家种植,哪有不失败的?按照专家的方法,成铭赶紧种了第二批,这次,再也没出现杂菌,赶在了春节前上市,成铭小赚了一笔。

但成铭又发现:直接放在地面上露天栽培,虽然省事,投资少,但是出菇率不高,往往只能收获一茬,再长出来的都是残次品了。一斤稻草最多能出3两菇。又找来专家帮他一分析,原来是这样露天粗放栽培方式一是营养不够,二是容易失水,造成水分不足,所以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要想提高产量就需要像袋栽平菇那样保证营养和水分,专家建议放到屋内或者建塑料大棚栽培。

建塑料大棚容易。但是,浸泡后的稻草又长又松又软,要想做成菌袋可不简单了,除非有一个能固定形状的工具。

成铭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木板做成模具,再把发酵好的稻草放进模具里,撒上菌种,调好的营养肥料,做成一块块菌砖,等菌丝长好后再码成一道道菌墙,这样既利于发菌,又大大利用空间。

从野外粗放管理进入大棚菌墙栽培,温度、湿度、光度好控制,也便于消毒,发菌快,无杂菌感染,产量提高了,品质也好了,一个月后就开始采菇,种一次收三茬,一斤稻草从原来的3两菇提高到到现在的1.5斤至2斤。

平菇用稻草种植方法(怎么用长稻草种植平菇)(4)

如今,成铭有种植大棚3个,投入稻草3万多斤,产鲜平菇5万多斤,纯收入达10万元。

以前大家种植平菇都是采用棉籽壳,但随着棉籽壳的价格不断上涨,种平菇的利润越来越低了。如果利用农村廉价而丰富的稻草来栽培平菇,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只要栽培得法,其产量、品质均与棉壳相当,而经济效益还要高于棉壳。

成铭利用稻草种平菇五年,总结了一套纯稻草栽培平菇技术,以下就是他的种植经验:选料

选择干燥,无霉烂变质,颜色黄亮,韧性强的新鲜稻草。如果利用隔年的陈稻草,栽培前要暴晒2-3天,以减少稻草中的杂菌基数。

浸泡

浸泡稻草可以在池塘,但最好是自已挖一处水池。将晒过的稻草按每把1-1.5公斤扭成麻花状的草把,放入池内用5%石灰水浸泡(夏季2天,春、秋季4天,冬季6天)。

发酵

将浸泡好的草把捞起后调节含水量至65~70%,PH值8—9呈弱碱性,再拌入1.5%的复合肥,1.5%石膏粉的辅料,建堆发酵4—5天,待料温上升到60℃以上保持2天后翻堆,再推2天即可。

接种

接种时在模具铺上薄膜,先在薄膜上撒一层菌种,铺一层稻草,草把上面再撒一把菌种,然后地膜向上收拢包好草把即可。培养菌丝阶段温度宜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60℃,光照宜暗,大约经过15-20天菌丝即可长满。

建菌墙

待菌丝长满并出现有黄色的分泌物时表示已经发好。把发好的菌砖按一米的高度垒成菌墙,再糊上一层营养泥固定菌墙。(营养泥制作:100公斤碎土添加石灰3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磷酸二氢钾0.5公斤拌匀后加水调成泥糊)。

出菇

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大棚一小时,加大温差,促使出菇。根据棚内湿度喷水,将空气湿度提高到80%-95%,增加菇床的散射光照,并且保持空气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