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崛起过程,可谓一步一个坎儿步步惊心,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六国联军叩关攻秦;主动出击向打开一条生路,诸将孟明视副将西乞术白乙丙在崤之战被擒。要不是张仪连横、商鞅变法,秦国可能早就被打得奄奄一息了。但是只有张仪和商鞅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自保和图强,没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是不行的,而秦国最不缺的就是名将。翻开《史记》我们就会发现,秦国从封国到一统,名将辈出,其数量甚至超过了其他六国的总和,要是细算的话,名垂青史的就不下二十人。为了让读者诸君便于比较,咱们今天就找出《史记》中记载最多的七位名将,请大家品评一下:哪位名将对大秦帝国的崛起贡献最大?是樗里子白起穰侯魏厓,还是蒙氏家族、王翦家族?

为了便于读者诸君品评,咱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这七位名将本人或者家族在大秦帝国崛起进程中的贡献。因为是按照《史记》的记载来的,所以这名单中或许漏掉了一些应该参选的名将,那些人的故事咱们往后有时间再讲。闲话少叙,先列名单:智囊樗里子、甘茂、白起、魏冉、蒙毅和他的孙子们、王翦父子、李信。

大秦皇帝白起将计就计,为大秦帝国崛起铺路的七位名将(1)

这其中樗里子的名字很多人看着都头痛,但是念起来却很直白,就念“出里子”就行了,解释起来就是一个住在有臭椿(樗)树的地方,而现在樗里子的后人基本都姓严,因为樗里子后来被封为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被称为严君,所以姓严的读者很可能就是秦国名将樗里子的后裔,是很光荣的。

樗里子,名疾,也称严君疾。此公是风水堪舆行业的鼻祖,也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弟弟,所以姓嬴和姓严的一部分人,可能出自同宗。司马迁在《史记》的自序中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所以咱们先说樗里疾和甘茂。

作为秦惠文王(史记中称之为秦惠王)的弟弟,秦惠文王八年,樗里疾以右更的身份指挥了曲沃(这个县现在也没改名,归属山西临汾)之战,战果是“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二十五年,伐赵取蔺、攻楚取汉中,为秦国拓展了版图增加了兵员(取其人的目的就是收为奴隶,奴隶有战功可以升为平民获得爵位)。

秦惠文王薨逝后,樗里疾与甘茂分为右左二丞相,秦昭王七年樗里疾卒,临终遗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结果百年后汉朝“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樗里疾也就成了风水堪舆行业的鼻祖。又因为秦国有民谣说“力则任鄙,智则樗里”,所以又被称为“智囊樗里子”。

大秦皇帝白起将计就计,为大秦帝国崛起铺路的七位名将(2)

樗里疾为秦昭王右相,跟他肩膀头齐的左相叫甘茂。提起甘茂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是他那个神童孙子甘罗,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甘罗十二岁拜相”是没有的事儿,他当的是上卿,跟丞相之位只差那么一点点。甘罗以雄辩见长,而其祖父甘茂则是诸子百家无所不通。秦武王三年,甘茂伐韩,攻取宜阳,阵斩韩军六万,一战成名。

这时候有读者说了:樗里疾和甘茂的战功似乎不足以位列秦国七大名将吧?这问话有道理,但是咱们今天是以《史记》为依据,所以先把这二位列出来,然后再说一个被很多史书和电视剧抹黑的一位秦国功勋名将。这位功勋名将叫魏冉,史书中一般都称他为穰侯魏厓,在介绍范雎的史料中,魏冉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专权者,对列国投奔秦国的人才一直持抵制排斥态度,而事实上魏冉也不是本土秦人,而是楚国人,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魏冉很善于发现人才,要是没有魏冉的发现和保荐,白起也成不了一代名将(昭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除了慧眼识人,魏冉本人也很能打。秦昭王十八年,魏冉亲自挂帅出征,夺取了魏国六十多座城池,所以秦昭王才有底气自称“西帝”。秦昭王三十三年,穰侯魏冉再次伐魏,斩首四万夺取三城;秦昭王三十四年,魏冉带领白起大破赵韩魏联军,斩首十万,再取魏国三城。连司马迁也不能不钦佩地说:“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於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至于被穰侯魏冉提拔起来的白起,似乎不用多介绍了,因为我说什么都是废话——读者诸君对战神、人屠白起太了解了。而与白起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另两位是李牧、廉颇)的王翦,却应该好好说一说,但我们要说的却不是他的战功,而是他的为官为将为人之道。

大秦皇帝白起将计就计,为大秦帝国崛起铺路的七位名将(3)

王翦父子的战功有口皆碑,笔者也未必有读者诸君说得详细。但是王翦能够跟秦王嬴政讨价还价,赚得盆满钵满却赢得了君王的完全信任,有太多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了。《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只记录了秦始皇一次大笑,也不知道是被王翦气的还是逗的。现在看来王老爷子当时有点无理取闹:“现在趁着你还用得着我,我还不狠狠敲你一记竹杠?”当然《史记》的说法很文明:“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这可比后来萧何把子侄都派到汉高祖刘邦军中、自己与民争利自污还要高明——秦始皇和王翦各取所需,又没有伤感情害百姓,成了君臣逗趣的佳话,按劳取酬但又有点坐地起价的王翦让人挑不出毛病来,所以“始皇大笑” 。司马迁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在说秦始皇一统六合过程中最重要的另一大家族蒙氏之前,咱们还是先把李信说完了吧。李信之所以有名,并不因为他有个后代叫李广,而李广又跟司马迁关系密切。很多人都把李信当做映衬王翦老谋深算的反面教材——李信轻敌冒进被楚军击溃,这才让秦始皇虚心认错请王翦出山并被敲了一记竹杠。事实上李信也很能打,秦王嬴政十九年李信与王翦分进合击攻破赵国,二十一年,独自带兵在易水河畔大败燕国太子丹,二十五年,与王翦的儿子王贲联手取辽东,活捉燕王喜,二十六年,李信与王贲再度联手,消灭大一统路上最后一块绊脚石齐国,于是秦始皇称帝,七国一统,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真正诞生。

大秦皇帝白起将计就计,为大秦帝国崛起铺路的七位名将(4)

最后该说说蒙氏家族了,蒙氏家族的创始人蒙骜也不是秦人,而是来自齐国,为秦昭王、庄襄王、秦始皇三代君主东征西讨,伐韩取成皋、荥阳,攻赵取三十七城,攻韩取十三城,攻魏取二十城,在蒙骜面前,就没有拿不下的城池。因为蒙骜战功卓著,其子蒙武、其孙蒙恬蒙毅也都赫赫有名。但是站在今天角度上来看,蒙氏家族对秦始皇一家太过忠诚了,要不是一味愚忠任由秦二世迫害,而是“强制”公子扶苏起兵收取本属于自己的皇位,历史一定就改写了。

但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古人,古人讲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亡是为不孝”。所以按照当时的道德观念,无论是公子扶苏还是蒙恬蒙毅,都只能舍生取义。按照笔者的看法,在大秦帝国崛起的进程中,王翦家族蒙骜家族居功至伟,穰侯魏冉也功不可没,至于战神白起,似乎也很难有人与之比肩,这就成了一个难题:白起、王翦、蒙骜,这三位秦国名将中,谁的贡献最大呢?笔者认为是王翦和他的家族,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