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具有天然的货币属性,自古以来就很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可以用来做饰品、婚嫁用品,也是很好的收藏品,所以一直热度不减。
黄金的四大谣言
伴随着黄金一直不断的热度的,还有一些误解和谣言,不知道这些你就不会对黄金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购买过程中也很有可能会踩坑。
谣言一、买黄金首饰等于存钱
众所周知,黄金有货币属性,可以保值升值,属投资品的一种,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很爱收藏投资金条金币等。
不过宝姐发现,不少人认为:买黄金首饰等于存钱。当金价上涨时,黄金首饰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其实,这是个完全错误的认知。
首先,黄金首饰并不等同于黄金,它的价格中包含了原料、工艺等多方面成本,所以比金价高。其次,黄金饰品无论到何时卖的都是工艺品的价格,其中包含了很高的加工费。
而别人收购黄金首饰时,工艺部分的溢价是不算的,只按其黄金实含量来算。如此一来,买黄金首饰不但不能保值,反而是赔本的。所以买黄金首饰最大的用途就是佩戴,想着用这种方式存钱是不科学的。
谣言二、黄金首饰纯度越高越好
在黄金首饰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纯度越高越保值”。这句话乍听起来基本上没问题,但现状是,很多人在“纯”这点上过分追求极致,觉得足金不够纯,于是追求千足金。然后又觉得千足金还不够纯,开始追求万足金......这的确是走入了误区。
这不,行业管控机构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废除了千足金、万足金的说法,并规定含金量大于99%的都统称为足金。另外,回收价也统一按照足金回收价来计算。宝迷们,这句话要划重点哦!所以万足金比千足金保值、千足金比足金保值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另外,“纯度高的黄金不会褪色”这一说法也是错的。的确,足金相对K金来说确实不容易褪色,但其实足金首饰戴久了也会褪色。
造成褪色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期接触到人体汗液、与日化用品之类的发生化学反应,尤其是接触了含汞等化学物质的东西之后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褪色现象。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只要送到商家那里清洗翻新即可。
谣言三、化妆品会腐蚀黄金
很多人认为,黄金首饰表面出现的白色斑状物就是化妆品腐蚀黄金的体现。的确,化妆品中含有化学成分,有的还含有铅和汞,会与黄金饰品起化学反应,但经证实,那些白色斑状物只是“浮”在黄金表面的氧化薄膜,火枪一烧就没了,而腐蚀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化妆品会腐蚀黄金的说法是错误的。
其实,黄金表面不仅会出现白斑,甚至还会出现黑斑、绿斑等,这都是正常现象,皆属于化学氧化反应,这些氧化薄膜,只是附在黄金表面,不会腐蚀或者侵入到黄金本身,清除也很方便。
只需要用高温火枪(温度约2000度),对着“斑渍”的地方烧一烧,几秒之后,原先的斑就可完全清除,而黄金手链没有任何烧毁或者破坏的痕迹。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但‘顽固污渍’会在高温下迅速气化。
谣言四、用嘴吮吸黄金会中毒
“小孩儿用嘴吮吸黄金饰品会中毒”,这个谣言听起来就有点恐怖了。我们都知道,小朋友在婴幼儿时期很喜欢吮吸东西,把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放在嘴里啃啃是他们的天性,出于卫生的考虑,这一行为的确很让一些家长焦虑。
不过当吮吸的对象变成黄金饰品时,一些人的焦虑便放大到了完全不必要的程度。归其原因,还是对黄金首饰不了解。
其实,黄金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元素,不会引起中毒现象,十分安全。而且国家标准中对黄金首饰的有害物质元素限量有强制性规定,所以合格的黄金首饰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伤害。
即使有些小朋友把黄金首饰表面的金粉磨掉了,也无需担心,这并不会引起小宝贝中毒。但,宝姐要提醒大家,在购买黄金饰品的时候,需要到正规的商家购买,谨防假货。
黄金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黄金都是按克计算
除了上面的四大谣言外,很多人对黄金首饰的认识也有些误区,比方说,一些人认为购买黄金首饰都是按克计算的。
其实不然,在内地买黄金首饰,店家都按克计价,但在境外买黄金,如香港和澳门的金店是按“两”计价。
有些内地游客以为到香港澳门购买黄金首饰捡到了大便宜,其实并没有。港澳的这个“两”与内地的“两”完全不是一回事,内地的一两是50克,一斤等于十两;但在港澳,“斤”和“两”是中国传统的概念,一斤是600克,一斤等于16两(半斤八两即来源于此)。折算下来,港澳地区的一两等于37.5克。也就是说,无论是港澳地区的珠宝店,还是金铺、当铺,商家标注的每两多少港元的标牌价,换算成克的话,不是“除以50”,而是要除以37.5。
误区二、黄金易断是质量问题
当黄金项链或者手链出现断裂的现象时,人们往往第一个想法便是这条链子怎么这么不牢固,肯定是质量有问题。
事实并非如此,黄金本身质软,足金的硬度在2~3,仅相当于人手指甲盖的硬度。而纯度越纯的金越软,加上当下黄金饰品的制作工艺日臻高超,1克多的足金都可以做成手链或项链,所以他们往往比人们想象中要“脆弱”得多。宝姐建议大家选购黄金首饰时,在能力范围内选择克数重一些的,这样会耐戴很多。
另外,黄金项链在佩戴的过程中还容易与女士的长发缠绕,有些人不太注意,会直接去拉扯项链,也很容易造成项链断裂,切记需慢慢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