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每天学绿建-第七章)(1)

7资源节约

7.1控制项

7.1.1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且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设计的要求。

【条文说明扩展】

首先,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强制性条文是本条的前提。具体是:《公共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强制性条文第 3.2.1、3.2.7、3.3.1、3.3.2、3.3.7 条,《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8第4.1.3、4.1.4、4.1.5、 4.1.14、4.2.1、4.2.2、426条,《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 2010第4.0.3、4.0.4、4.0.5、4.0.9条,《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12 第 4.0.4、4.0.5、4.0.6、4.0.7、4.0.8、4.0.10、4.0.13 条,《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475-2019第4.2.1、4.2.2、4.3.6、443条。主要指标包括体形系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或遮阳系数、窗墙面积比等。

在此基础上,绿色建筑设计首要考虑因地制宜,不仅仅需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建筑形体、尺度以及建筑物的平面布局都要进行综合统筹协调和分析优化。 绿色建筑设计还应在综合考虑基地容积率、限高、绿化率、交通等功能因素基础上,统筹考虑冬夏季节能需求,优化设计体形、朝向和窗墙比。建筑设计还强化 “空间节能优先”原则的重点要求,优化体形、空间平面布局,包括合理控制建筑空调供暖的规模、区域和时间,可以实现对建筑的自然通风和天然釆光的优先利用,降低供暖空调照明负荷,降低建筑能耗。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还规定:

3.1.3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总体规划和总平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适宜朝向,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3.1.4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 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3.1.5建筑体形宜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8还规定:

4.1.1建筑群的总体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严寒和寒冷A区建筑的出入口应考虑防风设计,寒冷B 区应考虑夏季通风。

4.1.2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建筑物不宜设有三面外墙的房间,一个房间不宜在不同方向的墙面上设置两个或更多的窗。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还规定:

4.0.1建筑群的总体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4.0.2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还规定:

4.0.1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4.0.2居住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4.0.3北区内,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35,塔式住宅的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40。

《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475-2019还规定:

4.1.2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宜充分利用太阳能改善室内热环境,并满足夏季自然通风和建筑遮阳的要求,且建筑物的主要房间开窗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山地建筑的选址宜避开背阴的北坡地段。

4.1.3居住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4.1.4温和A区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时,应按本标准第5章的要求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4.1.4温和A区居住建筑体形系数限值

建筑层数

≤3层

(4-6)层

(7-11)层

≤12层

建筑的体形系数

0.55

0.45

0.40

0.35

4.3.1居住建筑应根据基地周围的风向,布局建筑及周边绿化景观,合理设置建筑朝向与主导风向之间的夹角。

4.3.2温和B区居住建筑主要房间宜布置于夏季迎风面,辅助用房宜布置于背风面。

4.3.3未设置通风系统的居住建筑,户型进深不应超过12m。

4.3.5温和A区外窗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5%。

【具体评价方式】

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对于住宅建筑,如果建筑体形简单、朝向接近正南正北,楼间距、窗墙比、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也满足标准要求, 可直接判定通过;对于公共建筑,如果经过优化后建筑各朝向窗墙比都低于0.5,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也满足要求,也可直接判定通过。

预评价査阅总图、场地地形图、建筑鸟瞰图、单体效果图、人群视点透视图、平立剖面图、设计说明等设计文件,建筑节能计算书,建筑日照模拟计算报告,及当地建筑节能审查相关文件。如不满足前述直接通过要求,还应查阅对于建筑的朝向、体形、窗墙比的优化设计及满足标准要求的分析报告。

评价查阅预评价方式涉及的竣工文件,建筑节能计算书,建筑日照模拟计算报告,及当地建筑节能审查相关文件、节能工程验收记录。如不满足前述直接通过要求,还应查阅对于建筑的朝向、体形、窗墙比的优化设计及满足标准要求的分析报告。

注意:对于仅按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的情况,尚应论证地方标准要求等同、等效或严于国家相关标准。

【条文解读】

该条文在14版5.1.1条、5.2.1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具体变化:二合一,评分项→控制项,要求更综合

条文意图:建筑节能“被动优先” 原则

技术要点:

1、气候区,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每天学绿建-第七章)(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每天学绿建-第七章)(3)

2、标准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每天学绿建-第七章)(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每天学绿建-第七章)(5)

3、可直接判定通过情况:

1、对于居住建筑,如果建筑的体形简单、朝向接近正南正北,楼间距、窗墙比、围护结构热工 性能也满足也满足标准要求。

2、公共建筑经优化后窗墙比均低于0.5。

否则需提供优化设计报告,包括节能设计目标、设计思路、设计效果及有关模拟分析报告,

说明体形系数、朝向、楼距、窗墙比的达标情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每天学绿建-第七章)(6)

【建议提交材料及技术要求】:

专业分类

材料名称

技术要求

评价阶段

建筑

类型

建筑设计

建筑总平面图

应标明清晰的红线,以及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地块及建

筑的空间相邻关系,包括建筑的使用功能、距离、高度等

预评价/评价

居建/ 公建

建筑设计

说明

应包括对建筑总平面设计原则的简要阐述,以及对朝向、

体形系数、窗墙比的具体说明,并与图纸吻合

预评价/评价

居建/ 公建

建筑立面图

应体现建筑的窗墙比并与建筑设计说明吻合

预评价/评价

居建/ 公建

建筑效果图

应包括建筑鸟瞰图、单体效果图,反映建筑的窗墙比并与说明吻合

预评价/评价

居建/ 公建

建筑优化设计报告

住宅建筑如建筑体形、楼间距、窗墙比不满足要求,或公

共建筑窗墙比不低于0.5,需提供建筑优化设计报告,包

括对建筑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的优化设计(包括

节能设计目标、设计思路、设计效果及有关模拟分析报

告,模拟报告应对模拟计算的计算模型、初始条件、计

算参数、计算结果进行详细说明)

预评价/评价

居建/ 公建

相关技术及产品:日照模拟

【施工图审查】

建筑专业:在经规划批准的基础上,本条主要审査围护结构等的节能设计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设计的要求。

本条查阅总图、平面图、节能专篇、节能计算书等。

审查材料:

1.总平面图、建筑鸟瞰图、单体效果图、人群视点透视图、建筑平立剖施工图及建筑设计说明;2. 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报告书;3. 建筑日照模拟分析报告;4. 建筑优化设计报告

审查要点:

1.总平面图、建筑鸟瞰图、单体效果图、人群视点透视图、建筑平立剖施工图及建筑设计说明∶应满足空间节能优先,实现对建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优先利用;满足因地制宜,其建筑体型协调周边传统文化、地方特色。2.建筑节能设计报告书∶节能设计符合国家、当地现行相关标准的强制性条文规定,达标。3.建筑优化设计报告、日照模拟分析报告∶项目通过规划部门报批、大部分住户主要功能房间朝向东南向或面向较大面积的自然风光等,达标,计算条件及参数设置满足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每天学绿建-第七章)(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七大指标(每天学绿建-第七章)(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