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宣传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5月17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乳腺癌为什么需要病理分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乳腺癌为什么需要病理分析(乳腺癌治疗为何如此看重一纸)

乳腺癌为什么需要病理分析

原创: 宣传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5月17日

许多患者拿到乳腺检查的报告会一头雾水,这些加号是什么意思?减号又是什么意思?病理报告到底怎么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杨文涛教授将为大家解答怎么看乳腺检查病理报告、乳腺癌治疗为何如此看重病理报告。

专家推荐

杨文涛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擅长肿瘤病理诊断,尤其是乳腺肿瘤和妇科肿瘤的病理诊断。

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先接触、最主要接触的应该是主治大夫,那么病理科医生会和患者发生怎样的关系呢?

大家在就医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是临床医生,可能大家对病理科也非常陌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在中国医院病理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已经连续七年排名第一。

病理科分为很多不同的亚专科病理,其中包括乳腺病理、妇科病理、消化病理等等。

那么病理科、病理医生是干什么的呢?简单的来说,病理科就是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些非常细微的变化,从而作出疾病的诊断。

所以对普通百姓来说,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病理科医生判断病变性质,比如良性或恶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大家在进行了活检或手术以后会拿到病理报告,而大家对病理报告都非常陌生,不知道要怎么解读这一份病理报告,从而会有相应的问题要咨询到病理科医生;其次,病理科医生还会和临床医生、手术医生、放化疗医生对病理报告进行很多沟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周都会举行一次关于乳腺多学科团队的病例讨论。对一些相对比较少见的或者诊治比较棘手的、疑难的病例,由外科医生、病理科医生、放化疗医生、影像科医生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就是说我的主治大夫可能拿着我的病理报告,对他不懂的一些内容也会请教到病理科的医生?

是的。对大部分的病理报告来说,临床医生的后续治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有一些少见、罕见或者非常疑难的病例,临床医生对这些名称也不是太熟悉,或者需要得到病理科医生对后续治疗的建议,所以我们始终需要保持在一个沟通过程中。

我们一直在提拿到“病理报告”,这个“病理报告”到底是指什么呢?比如对于我们女性朋友来说,关注自己的乳腺,常常会去做B超、钼靶,有的时候拿到报告上面有一些加号、减号,或者小于号、大于号。那么这些算病理报告吗?

拿乳腺肿瘤为例,我们平时做的钼靶检查、B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拿到的是影像学报告,不是最后的病理报告。病理报告一般是针对活检标本或者手术标本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病人最终治疗的依据。

我们患者拿到病理报告,都希望对里面的一些关键的数据有所了解,而对于主治大夫来说,他也特别看重这一张病理报告,听说乳腺癌非常看重病理报告,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张乳腺的病理报告当中,大致会包括哪些对临床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首先需要确定病变的性质,也就是这个病变是恶性还是良性。如果是良性的病变,无需进一步治疗或后续只需随访即可,而恶性病变需要后续一系列的治疗。第二,同样的病变性质其治疗方式也不完全一样。例如乳腺癌,它的治疗方式就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但是乳腺还有其他恶性肿瘤,比如乳腺淋巴瘤,它的治疗方式是以化疗为主,而不是手术为主;另外还有恶性分叶状肿瘤,则是以手术为主,多数不进行放化疗。第三,病理科还要为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比如有的病人需要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病理科医生需要判断切缘是否阴性。

另外大家也可能遇到,同样是乳腺癌的病人,有的预后很好,但有的很快就复发转移,甚至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那么哪些病人预后会比较好、哪些比较差,信息也是来源于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虽然看上去是简单的一张纸,但实际上包含了各种跟临床治疗相关的信息,可以预测治疗反应,还包含了病人预后相关的信息。

HE

ER( )

HER2(3 )

PR( )

当我们看到这些符号的时候,到底意味着我的身体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处理呢?

我们还是以乳腺癌为例。在病理报告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原位乳腺癌还是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局限在上皮基底膜以内,相对来说是非常早期的癌,几乎不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所以原位癌病人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化疗。而浸润癌已经突破基底膜,侵犯到乳腺间质,有可能发生淋巴结的转移或远处器官的转移,它的治疗就不是简单的局部手术治疗,还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原位癌和浸润性癌是否也可以通过肿瘤大小来判断?

可以说是有一定相关性的。肿瘤越大,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对原位癌,我们要充分取材来确保它不存在浸润。

病理报告中形容肿瘤大小的T1、T2这样的字符大概是怎样的标准呢?

简单来说,这是肿瘤的T分期,依赖于肿瘤原发病灶的大小。肿瘤分期的判断有三个标准(TNM),其中第一个就是肿瘤的大小。肿瘤越大,T分期就越晚。当然在分期中不仅仅要看肿瘤大小,还要看有没有淋巴结转移(N)、是否远处转移(M)。(→戳蓝字读肿瘤 “大”等于分期“晚”?切莫“自我分期”误病情了解肿瘤分期相关科普)

那么报告中如何体现淋巴结的问题呢?

在淋巴结处理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人做了前哨淋巴结的活检,结果都显示阴性的话,就没有必要再做腋窝淋巴结清扫了。如果是做了腋窝清扫的病人,病理报告显示0/16,意思是说取了16个淋巴结,没有淋巴结发生转移;如果是2/16,则是有两个淋巴结发生了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决定乳腺癌病人预后好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大家应该特别关注。

很多病人会提到,医生看了我的病理报告之后说需要做手术,肿瘤边缘也需要一并切除或者活检,这是为什么呢?

乳腺癌有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些病人会做全乳切除手术、有的则是保留乳房的手术。对于保留乳房的这部分病人, 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肿瘤切除干净。这在病理报告中体现为“切缘”是否阴性,因此保乳手术的病人可以关心病理报告中各个切缘的状况。

医生提到的“免疫组化报告”是什么?

大家最先拿到的报告是形态学的诊断报告,包括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的类型、分级、淋巴结的状况、切缘的状态、是否侵犯到淋巴管血管等。同时,浸润癌患者必须要做另一项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其目的是确定病人的分子分型。目前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分为四个亚型:腔面A型,腔面B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腔面型乳腺癌预后较好,HER2型和三阴性型预后比较差,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目前的治疗手段比较少,基本上以化疗为主。HER2阳性的乳腺癌除了化疗以外,还需要提供靶向治疗。所以免疫组化的作用就是把浸润性乳腺癌的病人进一步分类,报告上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加号、减号,表示病人究竟是哪一个分子分型,同时反映了后续治疗应该以哪一种治疗为主,预后怎么样。

通俗地说,我们在显微镜下看的、给出的报告还不能把乳腺癌分成三六九等,所以我们需要用免疫组化这个更好的工具来把乳腺癌更加具体的分类,更好的对付它。

<1mm的微浸润癌是什么意思呢?

总的来说,只要突破了基底膜,就算是浸润癌。但是微浸润癌的预后介于原位癌和浸润癌之间,大部分病人属于早期,预后是非常好的。

活检报告为什么不能立刻拿,一定要等几天呢?

病理报告牵涉到切片诞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临床取到的组织要经过取材、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的步骤,最后才能把一个组织做成染过色的病理切片,在这之后还需要有经验的病理医生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然后再做出判断,所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觉得好,请点赞!

采编:陶诗语(实习)

编辑:王懿辉、刘雁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