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

二、理解填空。

1、第七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如(设计)的精美,(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喜爱之情),更能激发对(凶残)、(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憎恨)。学完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

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4、《最后一分钟》作者(李小雨),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3)

三、日积月累。(励志成语)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4)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5)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7分)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6)

一、读拼音,用漂亮的钢笔字写出下列词语。(5分)

háo mài chóu hèn huī jìn

diàn táng hóng wĕi

xiāo huǐ guī bǎo tiào wàng

zhuì luò qí qū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7)

二、按要求写词语。(9分)

1、根据意思写词语。(5分)

① 比喻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② 全世界都能听见。形容名声大。( )

③ 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

④ 众多星星围绕着月亮。( )

⑤ 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2、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珍贵的( ) 昂贵的( )

名贵的( ) 宝贵的( )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8)

三、揣摩字义,选择正确义项(填序号)。(3分)

花:

1植物的繁殖器官

2可供观赏的植物

3不实用的

4颜色杂

5虚伪的,不真实的

6用掉

7模糊不清

8形状像花的东西

9华美

(1)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 )

(2)我花了三个晚上才做好。 ( )

(3)别听他花言巧语,小心上他的当。 ( )

(4)他那三脚猫的功夫,纯粹是些花架子。( )

(5)我们的老师才四十多岁就头发花白了。( )

(6)不戴上老花镜,爷爷就没办法看书。 ( )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9)

四、选词填空(4分)

留恋 流连

1、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 )在绿树红墙之中。

2、游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 )着漓江山水。

改善 改变 改正

( )缺点

( )计划

( )生活

严格 严厉 严肃

( )要求

( )批评

( )处理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0)

五、按原文填空。(12分)

1、漫步园内,有如 在 , 着中外 ;流连其间 ,仿佛 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毁灭》)

2、五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 喜悦。

(《狼牙山五壮士》)

3、圆明园座落在 ,是一座举世闻名的 。

4、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

5、战士们也 , 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 的口号声: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的声音!这声音 , !

6、香港已于 年 月 日回归到祖国怀抱。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1)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3分)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2)

(一)阅读课内短文,回答问题。(10分)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1分)

沉着──( ) 崎岖──( )

2、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1分)

3、根据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填空。(5分)

这段文字描写了战士们痛击敌人时的表现,其中“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满腔怒火”写的是人物的_____,“把胳膊抡一个圈”写的是人物的_____,“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写的是人物的______。从对五壮士的这些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

4、文中画“──”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七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习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3)

(二)课外阅读。(13分)

雨花石

玲玲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几颗红色花纹的石子,问 妈妈 这是什么石子 妈妈说 这是雨花石 接着,妈妈给玲玲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1946年的一个夏日,天快要亮了。一辆黑色的囚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岗上停了下来。从囚车上押下一个绑着的人,这个人被拷打得满身是血,但他的脸上的神情依然是那样坚定。突然,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便一头扑进了爸爸的怀抱。敌人恶狠狠地把小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地说:“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求求他,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就可以活命。不然,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这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和爸爸紧紧地靠在一起。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眼光。

敌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之中,小男孩被拖走了。

当晚,这个男孩被敌人拷打后又被赶出了监狱的大门。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到了一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妈妈讲完了故事。小交通员的光辉形象,立刻浮现在玲玲的眼前。玲玲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可爱了。

1、这篇文章中妈妈所讲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

主要人物是 和 。(2分)

2、给加“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分)

3、根据文章内容作答。(4分)

⑴ “这男孩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的跟前,和爸爸紧紧地靠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是( )

A、说明这男孩对敌人非常憎恨。

B、说明这男孩不愿离开爸爸。

C、表现出这男孩宁可和爸爸一起被敌人杀害,也不向敌人屈服。

⑵ 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眼光。

① 爸爸是对( )感到欣慰。

A、临牺牲前还能见到自己的儿子。

B、能够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英勇就义。

C、自己的儿子没有向敌人屈服,斗争一定能够胜利。

②“曙光”指的是( )

A、比喻斗争就要胜利的美好前景。

B清晨的日光。

⑶“玲玲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是因为( )

A、听了妈妈讲的故事,玲玲知道雨花石是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象征。

B、听了妈妈讲的故事,玲玲知道了雨花石曾染过革命先烈的鲜血。

⑷ “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这句话的含义是(2分):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2分)

,